(一)最早出現的語氣詞是“哉”
如果不考慮“抑”和“執”,那麽漢語史上最早出現的語氣詞應當是“哉”。西周金文中“哉”一共四次,三次寫作“才”[17]、一次寫作“”,都表感歎語氣。如:
(13)王曰:“師訇,哀才!今日天疾畏降喪。”(《師訇簋》)
(14)唯民亡延才/允才,顯。(《殷周金文集成引得》8.4341)
(15)敬享。(《殷周金文集成引得》11.6014)
以上各例已經得到學界公認。“哉”寫作“才”,在出土的戰國至漢代簡帛文獻中也多有用例。如:
(16)(晏子)曰:“吾罪與(歟)才(哉)!吾亡也!”(銀雀山漢墓竹簡,《晏子》)
(17)是厭之,有(又)從而畏忌之,則夫間何(由)至乎才(哉)?(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五行》)
而到了今文《尚書》中,“哉”的用例開始多起來,並出現了“矣”“乎”等其他語氣詞。錢宗武統計了今文《尚書》中出現的所有語氣詞,共計100次,而“哉”就占到了74次之多。[18]這一方麵說明了“哉”已經非常發達;另一方麵也說明了當時還是語氣詞衍生的初級階段,其他語氣詞還處於萌芽狀態。表2-1是錢宗武對今文《尚書》語氣詞的統計表:
表2-1 今文《尚書》語氣詞統計表
說明:由於對語氣詞的判定標準不同,具體的統計數據也就存在差異。比如我們並不讚同錢宗武將“若”“止”“其”“所”“焉”等也當作語氣詞。“焉”字雖然在先秦也可以作語氣詞用,但是在今文《尚書》中還有很強的指代性,應是指代詞(參見第二章)。再如“已”,《洛誥》隻一次,而後很長時間都不見,一直到《論語》中再出現,所以不排除後人摻雜進去的可能性。如果將今文《尚書》內部也當作一個曆時語料庫,那麽表2-1顯示,隨著時間往後推移,“哉”的使用反而呈遞減的趨勢。這是什麽原因呢?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一個詞在產生初期使用數量少,越到後來數量應該越多才是。這隻能表明在《尚書·堯典》產生之時,並且很可能在這之前,“哉”已經發展成熟了,隻是使用於口語,而沒有在書麵語中記錄下來。而越到後來,如錢宗武所說新的語氣詞逐漸產生,擠占了“哉”的存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