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戰後20年間,指揮界匈牙利勢力的影響,隻要看看各大唱片公司的台柱名單——萊納與奧曼迪在RCA,塞爾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以下簡稱CBS),多拉蒂在水星公司,索爾蒂和克爾特斯在DECCA即可知一二,而DG1948年簽下的一位,從他日後傳世唱片的質量和數量來看,絕對穩居20世紀50年代DG首席,他便是弗蘭茨·弗裏恰依(1914—1963)。90年代中期,DG的目錄裏出現了一個弗裏恰依的紀念集,封麵是他姿態各異的黑白工作照,不拿指揮棒,腦門禿而寬大,臉形輪廓線條分明,神色沉重而少血氣,慘淡的笑容配合著肢體語言,傳遞出一種宗教式的慈悲。近十來年,DG陸續拿他的錄音重新發行,加上散見於TAHRA和德國ORFEO唱片公司(以下簡稱ORFEO)的一些,其遺產日見完整。1947年薩爾茨堡音樂節上,克倫佩勒因故不能出席艾乃姆的歌劇《丹東之死》首演,弗裏恰依單騎救主一指成名,其廣泛的演出曲目,也符合DG對全能型才俊的期待。他真正意識到死神逼近是在1956年後,到1959年秋複出,指揮風格明顯轉變,1961年12月7日,他在波恩上演“貝七”,酒神一舞,竟成絕唱。
全方位考量DG公司戰後音樂遺產,活躍時間隻有十年的弗裏恰依其實是一個過渡人物。像貝多芬和勃拉姆斯交響曲,他都沒有錄全,一麵見出其謹嚴自律,一麵也見出立體聲時代之初DG的保守,眾所周知,柏林愛樂的第一套立體聲貝多芬交響樂(以下簡稱“貝交”)全集反而是克路易坦指揮在EMI錄的。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DG讓弗裏恰依指揮他的親兵柏林廣播交響樂團(以下簡稱“柏林廣交”)側重於聲樂作品的演出,而他和柏林愛樂的合作則側重於樂隊作品,結果,他在兩邊都留下了一批傑作,現在看來,特別是他指揮柏林愛樂的唱片,等於在富特文格勒和卡拉揚之間撐起的一方神奇天空,這樣的仁者之音,後來再沒有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