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洗耳恭聽:讀懂音樂大師

春未殘時花已空——富爾曼的遺音

字體:16+-

知道富爾曼的名字,是在海菲茨的幾張室內樂唱片裏,當時頗覺新奇的是,海菲茨對大提琴搭檔富爾曼,有著完全漠視卡薩爾斯的評價。埃曼努艾爾·富爾曼,奧地利人,1902年生於波蘭,1942年因為一次小手術所引起的感染逝世於紐約。富爾曼最初學小提琴時總愛把琴豎過來拉,所以父親索性讓他改學大提琴。他11歲公開演奏,16歲成為科隆音樂學院教授,1938年在卡耐基音樂廳連續四天演出了13首大提琴協奏曲,同年執教於費城的柯蒂斯音樂學院。除上麵提到的夥伴,另與施納貝爾、胡貝爾曼、普裏姆羅斯等合作過室內樂。怪才斯達克說過,富爾曼如果再活久一些,會奪走卡薩爾斯“大提琴泰鬥”的封號。魯賓斯坦、托斯卡尼尼都尊其為大提琴頭牌,法國學派宗師納瓦拉的巴赫“大無”唱片的一頁說明書裏寫道,他15歲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後結識了一些到訪巴黎的音樂家,其中最佩服的即是富爾曼。富爾曼的演奏音色呈現集中,密度大,音樂味濃鬱,運弓簡潔有力,偏快的演奏速度可能不太令聽慣當代演奏的人習慣。他的音樂性格極為中肯、樸實和直接,快而不躁,快得有內涵,細節無損,揉弦獨一無二,均勻地貫穿每個音符的始終,幾乎每個音都揉弦,這就和卡薩爾斯那種“遲到的揉弦”截然不同。關於他的琴藝,也有人尊其為“大提琴界中的海菲茲”,意謂他具有將大提琴拉得像小提琴般流暢的功夫,這也許和他身上最初的小提琴印記有關。

室內樂,退讓的深沉

富爾曼生活的年代,演奏家普遍還沒有錄音意識,像貝多芬、勃拉姆斯大提琴奏鳴曲這樣的重頭戲,他都沒有錄全,更不可思議的是,他竟然沒有來得及留下一首巴赫無伴奏組曲。他的遺音難覓還與當年唱片公司對他的市場評估與定位有關,在EMI看來,他還不具備卡薩爾斯和施納貝爾那樣的影響力,他最重要的而且音效也是最好的應該是EMI資料係列裏的一張,曲目是貝多芬第三大提琴奏鳴曲(鋼琴伴奏為梅拉·海斯),弦樂三重奏“小夜曲”(小提琴和中提琴分別為戈德伯格和欣德米特),根據莫紮特《魔笛》中《知道愛情的男人》主題而作的7段變奏曲(鋼琴伴奏凡·德·帕斯),舒伯特《阿佩喬尼奏鳴曲》(鋼琴伴奏傑拉德·摩爾),錄音時間為1934年至1937年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