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洗耳恭聽:讀懂音樂大師

奈伊晚期錄音小記

字體:16+-

遭遇艾莉·奈伊(1882—1968),是由一個貝多芬的第四、第五鋼琴協奏曲和小提琴協奏曲的合集,因為樂隊指揮都是伯姆,而唱片封套上顯目的又是巴克豪斯之名,所以就沒深究,滿以為得了鍵盤獅王不為人知的貝多芬協奏曲錄音,一聽,演奏果然比他後來的DECCA立體聲高出一截,而“貝四”和“貝五”相比,尤以後者更富神韻,那種大處著眼、胸襟開張的氣魄,跟印象中恪守古典風範的巴克豪斯完全兩回事,說來慚愧,一直把這個1944年的“皇帝”錄音(伯姆/維也納愛樂)當作戰時偶露的一個巴克豪斯神跡,直到一日在他名字下瞥見Elly Ney字樣,才知張冠李戴久矣。

這個“貝五”,真正超脫於塵世之音的,是第二樂章開首,鋼琴在帶弱音器的弦樂組吟唱後接過的獨白,純是一派溫暖之光普照,非人間之聲,是神力依附於貝多芬之魂,借了自然鳴響回**於曆史的見證,它超越了演奏,超越了技術,也超越了音樂本身,是難以解釋的神秘存在—印象中的“貝五”鋼琴協奏曲,數肯普夫20世紀50年代版和阿勞80年代版構成兩極,那是豐沛樸素之靈光和精微入神之妥帖的各擅勝場,誰曾想絕世之演早已在前,其風華氣韻,即便借了晚近錄音術的烘托也難以企及,如此巨擘,卻又未被戰後唱片業的黃金時代所看重,豈非怪事?

傳奇

奈伊先是在科隆跟維爾納和賽斯學習,後轉到維也納跟萊謝蒂茨基學習,但真正的精進是在李斯特的學生紹爾處獲得的,她的另一位老師是著名的弗雷伯格,她曾親聆克拉拉和勃拉姆斯的教誨—她身上的19世紀鋼琴派別傳承,毋庸置疑。1904年歐洲巡回演出後,奈伊迅速成名,除了獨奏還涉及室內樂演出,小提琴搭檔霍格斯特拉登後來成了她丈夫,這段婚姻持續到1930年,但兩人的合作並未因此斷絕,事實上,後來成為指揮的霍氏晚年為奈伊的協奏曲演出提供了最理想的樂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