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或民族的興亡盛衰,固然有其深刻的經濟和政治原因,但也與當時的社會道德密不可分。本文著重就羅馬共和國時期的社會道德及其對共和國的影響談談自己的看法。
共和前期,羅馬雖然經濟落後,實力也不如意大利的其他強國,但民風純樸,百姓和睦。公民有強烈的愛國熱情和犧牲精神。國家設有監察官一職,專門整飭官員的腐化行為,監督羅馬城內的民風民俗。公民們也非常注意自身的道德修養,不貪財,不擅權,為官清貧廉潔,為民樸實勤勞。例如,公元前290年的執政官馬尼烏斯·庫裏烏斯·鄧塔圖斯(Manius Curius Dentatus)在戰勝薩賓人、薩姆尼特人和皮魯斯並獲得三次凱旋後,便毅然回鄉從事田間勞動。期間,薩姆尼特人曾願意送給他許多黃金,被他斷然拒絕。他這樣說道:“征服一個出產金子的民族比接受金子更有價值。”[1]當馬尼烏斯·庫裏烏斯在指揮戰爭勝利後,“羅馬人民決定將50猶格土地獎給他,也遭到了他的拒絕,因為他認為,對於一個勝利者和一個前執政官來說,這就太多了。他寧願滿足於普通平民所應有的一份土地,也不願接受人們賜予的禮物。”[2]恩尼烏斯把他稱之為“是一位誰都無法憑武器和金銀征服的人”。[3]又如,在皮魯斯戰爭期間,皮魯斯為了拉攏羅馬的使團長非布利西烏斯,曾親口對他說:“如果你能促成和談成功,我就帶你到伊庇魯斯去,任命你為主要官吏,跟我分享一切財富。”[4]非布利西烏斯聽後哈哈大笑,說:“國王啊,無論你的朋友也好,你自己也好,都不能奪去我的獨立,我認為,我雖貧窮,但比你們這些擁有財富的憂心忡忡的國王們都更加幸福些。”[5]無怪乎,著名的羅馬史學家李維在寫這一時期的曆史時曾發出這樣的讚歎:“從來沒有哪個國家能像羅馬那樣如此長時間地將貪婪和奢侈杜絕於社會之外;也從來沒有一個國家能對清貧和簡樸的生活保持如此特別的敬意和如此長期的尊重。”[6]這一論述雖然有些誇張,但它還是比較正確地反映了羅馬早期社會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