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文明探源:希臘羅馬專題論集

羅馬共和政體衰亡原因新論

字體:16+-

羅馬是西方共和政體的主要發祥地和實踐地。集權威、智慧與自由於一體的共和政體,不但打破了君主製、貴族製和民主製的演變規律,而且也使羅馬迅速完成了從小山村向大帝國的過渡,被波利比烏斯譽作是“最佳且最接近完美的政體形式”。[1]然而,共和政體也並非始終具有先進性。至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羅馬的這種政體已經形同虛設,“既沒有軀體,也沒有形式”,[2]最後還是沒有擺脫其滅亡的命運,終為元首政體所替代。

對於羅馬共和政體滅亡的原因,近代學者孟德斯鳩認為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元老院對軍隊的失控。他指出:當羅馬的統治局限在意大利的時候,所有士兵都是公民;軍隊由執政官征集。軍隊的人數不多,國家隻把有一定財產的人吸收到軍隊裏來。元老院也能密切監視將領們的行動,使其無法做出違反國家的事情。“但是當軍團越過阿爾卑斯山和大海的時候,戰士們在許多戰役中就不得不留駐在他們所征服的地方,這樣他們就逐漸地喪失了公民們應有的精神,而在手中掌握著軍隊和王國的將領們感到自己的力量很大,就不想再聽命於別人了。”[3]第二個原因是公民權的擴大導致公民同一價值觀的消失。“在過去的羅馬城裏,人民是被一種同樣的精神,對自由的一種同樣的愛,對暴政的一種同樣的憎恨所鼓舞的;過去在那裏,對於元老院的權力和顯貴的特權的嫉妒總是和尊敬混合在一起的,這種嫉妒不過是對平等的一種愛罷了。意大利各民族成為羅馬的公民以後,每一個城市便表現了它自己的特色,表現了它所關心的特殊利益,表現了它對某一個強大的保護者的依賴。一個居民分散開來的城市再也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而且既然人們不過是由於一種特殊的法律上的規定才成為羅馬公民的,人們便不再有同樣的高級官吏、同樣的城牆、同樣的神、同樣的廟宇、同樣的墳墓,因此人們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羅馬,人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地愛自己的祖國,對羅馬的依戀之情也不複存在了。”[4]野心家們把別的城市的居民和整個的民族引入羅馬,為的是製造選舉時的混亂或操縱選舉。共和政體因為根本無法結束羅馬的無政府狀態,所以滅亡也是必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