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西方文明探源:希臘羅馬專題論集

字體:16+-

敬仰民族神明,寬容外邦神靈,羅馬的宗教傳統具有鮮明的獨特性和開放性。早期羅馬人信奉的是多神教,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兩者兼而有之。“脆弱而勞苦的世人,牢記自己的脆弱,就將這些神分成各個組,以便一部分一部分地崇拜他最為需要的每個神。”[1]

羅馬人所奉祀的男女眾神,各司其職,名號極其複雜、繁多。希臘詩人赫西奧德認為:寬廣的土地上有3萬神靈。[2]早期羅馬的神靈應該更多,對此羅馬學者佩德羅尼烏斯講得很清楚。他說:“我們的神靈如此之多,以致我們在街上碰見神比碰到人還要容易。”[3]在羅馬人的概念中,每一種物體和每一種現象都有自己的靈魂、自己的神;每一個人和每一個過程都有自己的保護神。一個人從他降生時起,在不同的時期就處於不同的神的保護之下。羅馬人從來不把個人的一生托付給一位神,就是對土地的關懷也是如此。他們將農田交由魯西娜(Rucina)女神掌管,將山嶺委托給尤伽提努斯(Iugatinus)神,群山交給考拉蒂娜(Collatina)女神。他們感到一位女神賽格提亞(Segetia)不足保佑他們的全部穀物種植,因此隻要種子還在地下,他們就期望賽亞(Seia)女神照管;當它長出地麵,他們就把它委托給賽格提亞女神;穀物收割儲藏時則托佑圖蒂利娜(Tutilina)女神。[4]由於早期羅馬民族的農牧業特性以及時常出現的戰爭狀況,因此幾乎所有當時的神都與農牧業和戰爭有關。宗教意識來源於生活的痕跡非常明顯。

羅馬最初的宗教非常簡單,既沒有複雜的教義,也沒有神的圖像。隻有一些標式代表職能不同的神靈。如馬爾斯的標式是長槍,朱庇特表現為山石,而常年不熄的聖火則是維斯塔的象征。羅馬人為神祇造像,為時較晚。大約在公元前399年,羅馬發生天災,掌管祭祀的十人團首次在羅馬設神位祭神,並在八天內獻祭阿波羅(太陽神)、拉托娜和狄安娜(月亮神)、赫拉克勒斯(大力神)、墨庫利(通信及商業神)和尼普頓(海神),他們以其所能獲取的最華貴的東西為諸神鋪設睡椅。當時,全城每家每戶敞開大門,一切來客不論相識與否都受歡迎,人們甚至同仇人互致問候,大家停止爭吵和訴訟,連囚犯在這些天也被鬆開鎖鏈。[5]這說明羅馬的宗教傳統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羅馬時代和需要的變化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