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批評是特殊的文學接受方式,這種接受不以獲得審美感知為最終目的,而是要把它通過個體經驗和批評原理的進一步闡發提升到理論理性的高度上來,並且大部分情況下都要付諸一定的文字表達。或者說,它是一種專業化的文學接受。
文學批評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區分為不同的類別。比如,根據文學整體的結構要素,文學批評可以分為作品批評、作家批評、創作批評、接受批評等。再比如,德國康斯坦茨學派的接受美學家姚斯在其《文學範式的改變》一文中將傳統的文學批評分為古典主義—人文主義、曆史主義—實證主義和審美主義—形式主義三種範式。國內教材對文學批評的類型劃分也各有不同,如童慶炳主編的《文學理論教程》將文學批評分為倫理批評、社會曆史批評、審美批評、心理批評、語言批評五種;楊春時等主編的《文學概論》將文學批評分為作者取向、文本取向、方式取向、讀者取向、原型取向、背景取向六種,等等。可見,文學批評的類型劃分各有千秋,並沒有一定之規。
本書著眼於文學批評的整體傳統,將其分為三種類型,即形式結構批評、社會曆史批評和形而上學批評。這三種類型同時也意味著兩個層次:個別—現象層和一般—本源層。前者主要針對文學的形式法則或社會文化內涵而得出的特定條件下的具體結論,本書劃分的前兩種類型即屬於此列;後者則要上升到宇宙人生、普遍真理或終極實在的高度,本書劃分的第三種類型屬於此列。當然,這個高度可以在前兩種類型中的任意一種中被抽繹出來,在此意義上,第三種類型既獨立於前兩種,也可以是它們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