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那麽在言出之前,必然有一個相對地固定思想的過程,我們把它叫作“構思”。《文心雕龍·神思》用非常縝密細致地論述,全麵講到怎樣進行文學構思的問題,後人研究《文心雕龍》時,認為《神思》是全書創作論部分的總論:“它從構思以前的準備工作,講到構思時的想象,……這篇是以構思為主,所以又是剖析情理的第一篇。”[2]
《神思》一篇說“文之思也,其神遠矣”,講了想象與文思的關係,並非常具體地指出:“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研閱以窮照,馴致以懌辭,然後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這些文字非常清楚地闡述了陶鈞文思的方法。
構思是連接物與神的關鍵部分,《神思》篇講:“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其思理之致乎!”就是說構思階段,人可以展開非常豐富的想象,認知能力發揮起來以後,可以在大腦中構建非常多彩的意向,這一切都是“思理之致”。又說:“故思理為妙,神與物遊。神居胸臆,而誌氣統其關鍵;物沿耳目,而辭令管其樞機。”這幾句充分討論了“神”與“物”的關係,並認為精神和元氣是人的“神”的關鍵,語言則是用於表征外物的機製。劉勰分析了構思的本質,並以“神與物遊”的觀點,論述了構思時主客觀交融的一種態度。
關於這個主客觀交融的問題,在西方的現象學文論中也有呼應。伊格爾頓在《文學理論導論》一書中談到了胡塞爾現象學的一些原理,他認為:“所有超經驗的東西都應該被排斥,現實須與純粹的現象相聯係,這是我們的心智的表現方式,也是我們得以開始思維的可靠機製。胡塞爾把這種哲學方法命名為‘現象學’,是關於現象的純粹科學。”伊格爾頓進一步認為,現象學文論是一種把胡塞爾現象學用於文學批評的嚐試,如同胡塞爾用括號“懸置”了具體物的屬性一樣,現象學文論把文學作品的一些“無關”因素也懸置了,包括文學作品的社會曆史背景、它的作者以及創作和閱讀的具體社會曆史條件等。這就是說,現象學是要求排斥超經驗的內容的,但又不是被動地看待客體,而是要求用主客觀交融的方式直觀地觀照客體,這一點呼應了“神與物遊”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