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概論

前言

字體:16+-

文學概論是文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這門課程素以“難讀”著稱。造成難讀的原因,不僅在於它理論來源廣泛,舉凡哲學、美學、藝術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以及時興的文化研究等都可以被納入其知識視野中來,讓初學者如行山**中應接不暇;而且,就國內的文學概論教材本身來看,也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經典”的流失。比如,最常見的是,通篇大談劉勰、黑格爾、伊格爾頓,但是既沒有附文以參證,也沒有明確標注具體的閱讀範圍,讓學生難得一睹經典的真容。其實,所謂文學概論,無論編者持什麽樣的觀點,也無論如何組織材料,從根本上來說,它們都必然從經典中來。而一旦失去背景資料的支撐,隻剩下被“概述”出來甚至難免失之偏狹的理論觀點,對於剛接觸的讀者來說,當然就顯得有些勉為其難了。

經典缺失同樣會對學習的效果帶來很多影響。比如,接受的浮淺化。很多學生學了文學概論不知道它到底說了什麽,能夠說上來的,大概也就是意識形態、情感、語言、文本、語境等幾個關鍵詞而已。換句話說,學生隻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沒有深刻領悟到文學真正的意蘊、功能和價值。不得不說,這樣的文學概論反倒成了經典傳播的一道屏障。再比如,學完文學概論,無法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觀點,缺乏創新能力。這一點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講得明白:一方麵,“三極彝訓,其書言‘經’。‘經’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鴻教也”(《宗經》篇);另一方麵,“夫青生於藍,絳生於茜,雖逾本色,不能複化”,“故練青濯絳,必歸藍茜;矯訛翻淺,還宗經誥”(《通變》篇)。劉勰還特別提醒:“夫才有天資,學慎始習,斫梓染絲,功在初化,器成彩定,難可翻移。故童子雕琢,必先雅製,沿根討葉,思轉自圓。”(《體性》篇)可見,對於初次接觸文學概論的大學生來說,學習和了解文學理論經典不僅能夠帶來無窮的創造能力,而且還可以通過這種經典教育,奠定深厚的創造力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