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第一章 晚清國粹派的崛起

字體:16+-

一、從“國粹”一詞說起

“國粹二字,於古無征。”[1]“國粹”,這20世紀初年風行一時的新名詞,本非中國所固有,而是舶之於日本。黃節在《國粹學社發起辭》中說:“國粹,日本之名辭也。吾國言之,其名辭已非國粹也。”[2]可見,晚清國粹派的出現,最初是受到了日本的影響。所以,日本的國粹思潮曾是怎樣的一種社會思潮?它最早又於何時傳入中國?這些顯然都是研究晚清國粹派及其文化思想首先必須正視的問題。

日本的國粹思潮最初出現於明治中期,其緣起是對明治政府片麵推行“歐化”政策的反撥。

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迫使日本訂立了不平等條約,從此日本也陷入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機。1868年明治維新開始之後,日本政府即爭取修改不平等條約;但它迎合西人關於日本“不開化”、“沒有資格修改條約”的說法,力倡“歐化”、“洋化”,積極推行“歐化主義”的政策。外相井上馨的“名言”是:“要使我國化為歐洲的帝國,要使我國人化為歐洲的人民。”[3]在首相伊藤博文與外相井上馨倡導下,政府花了三年時間,於1883年在東京建成了一座專門用以接待外國客人的迎賓樓,取名“鹿鳴館”。達官貴人於此舉辦化裝舞會,花天酒地,沸反盈天,由是形成了一個“歐化”的“鹿鳴館時代”。日本明治維新的主流,固然是主張學習西方、促進社會的近代化;但它在推進的過程中,又明顯地出現了不顧國情,一味模仿西方文化的狂熱傾向,以至於有人公然提倡改換日本人種,廢除日本文字,改行羅馬字母,鼓吹全盤西化。上述所謂“鹿鳴館時代”,正是此種消極思潮泛濫的時期。這種情況引起了社會廣泛的不滿。1888年(明治21年),三宅雪嶺、誌賀重昂、井上丹了等人發起成立政教社,刊行《日本人》雜誌,倡言“國粹保存”,以與之相抗。日本的國粹思潮便由是發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