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三、《春秋》研究

字體:16+-

國粹派經學研究的重點,在《春秋》與《左傳》。這是因為:其一,《春秋》在儒家經典中處於特殊地位。在《六經》中,《樂》早已佚亡,《詩》、《書》、《禮》、《周易》作為古籍,經孔子刪定,義訓既詳,內容較確定,曆來爭議亦少。《春秋》則不同。它不僅因文字過於簡略,引出《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三家傳述並存的局麵,義訓既歧,研究者用力自然益勤;更主要還在於,它是《六經》中唯一由孔子自撰的著作,被認為是集中體現了孔子思想和孔子借以統一《六經》的最重要的經典,因而曆來為治經者所看重。故章太炎說,“春秋之作乃與它經絕異……則孔子自作,異於古書”[1]。康有為也說:“然則於六藝之中,求孔子之道者,莫如《春秋》”[2];其二,《左傳》是今古文之爭的焦點。康有為強調,“孔子改製,統於《春秋》”,[3]“《春秋》滅於偽《左》”[4];因此力證《左傳》是偽經。以古文大師為主體的國粹派起而駁難辨誣勢在必然;其三,劉師培、章太炎恰恰都是治《春秋》左氏學的大師。劉家世傳經學,正是以治《左傳》名於世。劉師培曾祖劉文淇著有《左傳舊注疏證》、《左傳舊疏考正》;祖毓菘著有《春秋左氏傳大義》;伯父壽曾著有《讀左劄記》。同時劉文淇修《左氏春秋長編》未成,毓菘、壽曾繼之,仍未果。祖孫父子共治一書,傳為佳話。劉師培自謂“予治左氏久”[5],“束發授經,思述先業”[6],有誌倡大左氏學。章太炎雖不具家學淵源,但自幼“專治左氏春秋”,還在詁經精舍就讀之時,即已完成了約50萬字的《春秋左傳讀》。其後又撰有《春秋左傳讀敘錄》,《駁箴膏肓評》等書,對《春秋》左氏學有專深的研究。同時,專尚古文、護衛左氏學的意誌極堅:“方餘之有一知半解也,公羊之說,如日中天,學者煽其餘焰,簧鼓一世,餘故專明左氏以斥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