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五、努力保存史籍文物

字體:16+-

國粹派始終強調保存史籍是保存國粹和進行史學研究的前提,因此於此竭盡全力,卓著建樹。

中國古代史籍因清初清朝統治者一再大規模毀禁圖書,損失慘重。其後,尤其是鴉片戰爭後,兵燹屢興,亡佚益甚。國學保存會一成立便注重收集遺文孤本。其主要途徑有三:一是在《國粹學報》不斷公開征集。例如,其第4年第2期上就刊有征集黃梨洲遺書的廣告,並公布了黃七世宗子提供的52種著作總目;二是發動會員廣為訪求。1908年年初,黃節從廣東來信報告說:“日來訪求忠義之跡”頗有收獲,計訪得陳獨漉真跡字二幅,清湘殘梅一付,並魏征字真跡,元祐黨人碑一幅。又去番禺新汀屈翁山故鄉訪其遺書。在廣州複發現了鄭所南、史可法等人真跡,擬或購借或攝影而歸[1]。此種訪求通過留學生擴展到了日本。《國粹學報》常刊有報告日本各圖書館收藏中國古籍情況的來信。1907年劉師培甫到日本即報告:在東京博物館發現宋版《玉篇廣韻》、醫書數種、唐石刻及字畫等[2];三是通過書販收購。國粹派為收集珍貴史籍曆盡艱辛,可從鄧實訪求《錢牧齋初學集箋注》、《有學集箋注》看出來。錢謙益為清初著名學者,乾隆時著作遭禁毀,“幾於隻字不存”。迄晚清,藏書稍出。鄧實自謂:“餘托書賈物色將近十年,今乃獲之(指《初學》、《有學》二集)”。此前,他已先訪得錢著《投筆集》、《吾灰集》及錢箋杜詩等,但尚缺錢氏所選《列朝詩集》及其文集、尺牘。他在《國粹學報》上撰文說:“至今未得,心常怦怦,世有藏者,如能割愛,餘固不惜兼金以相酬耳”[3]。不惜重金收購,足見其用心良苦。但也唯其如此,獲致頗豐。例如,是時《龔定盦集》不下十數種,但所據不外武林吳氏本、平湖朱氏本而已,皆未得見魏源定本及其子龔孝珙手編定本。1907年鄧實輾轉獲得《定盦詩文》手稿4卷(9~12卷),是為龔孝珙在魏源定本的基礎上重定之手編原跡。1910年又獲致龔孝珙定本前8卷,由是《定盦全集》始有定本,包括《定盦外集》、《定盦詩定本》、《定盦詞定本》、《集外未刻詩詞》,成為其時收集最全的龔自珍著作合集[4]。此外,《章學齋述學駁義》四篇,世無傳本,由學誠世交處抄得之;《戰國紀年》(40卷,晉陵湯氏撰),得之閩賈,不見著錄,為舊抄本;《大廣益會玉篇》(30卷,梁顧野天撰),唐本久佚,此為最舊的元刻本。如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