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在20世紀初年的社會文化思潮中,國粹派是獨樹一幟;那麽,其大書在旗幟上以彰顯自己的理想與主張的口號便是:“古學複興”。
“古學複興”原是歐洲文藝複興的一種別稱。1879年出版的沈毅和的《西史匯函續編·歐洲史略》,是中國人最早介紹歐洲文藝複興的著作,正是冠之以“古學複興”的標題。在其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國人沿用了此種譯法。在國粹派的文論中,涉及歐洲“古學複興”雖然甚早,但明確提到中國也當有自己的“古學複興”,卻是肇端於許守微。1905年8月,他在《國粹學報》第7期上發表《論國粹無阻於歐化》一文,其中說:“西哲之言曰:今日歐洲文明,由中世紀倡古學之複興,亞別拉脫洛查諸子之力居多焉。……視我神州,則蒙昧久矣,昏瞀久矣,橫序之子,不知四禮;衿纓之士,不讀群經。蓋括帖之學,毒我神州者六百有餘年,而今乃一旦廓清,複見天日,古學複興,此其時矣。”不過,這僅為聯想,尚非專論。同年10月,鄧實在同刊第9期上發表《古學複興論》,不僅論述了歐洲“古學複興”的曆史,而且對中國“古學複興”的必然性、意義與途徑,也作了相當具體的闡發。他說:“吾人今日對於祖國之責任,唯當研求古學,刷垢磨光,鉤玄提要,以發見種種之新事理,而大增吾神州古代文學之聲價。是則吾學者之光也。……則安見歐洲古學複興於15世紀,而亞洲古學不複興於20世紀也。嗚呼,是則所謂古學之複興者矣。”鄧文是國粹派論述“古學複興”最有代表性的著述。
國粹派所要複興的“古學”,是指他們所謂的先秦未受“異學”、“君學”浸染前純正而健全的中國文化,即“國學”。具體說,是指包括儒學在內的先秦諸子學。所以鄧實說,“古學雖微,實吾國粹……孔子之學固國學,而諸子之學亦國學也”[1]。歐洲借複興古希臘文化,而開近代文明的先河;國粹派也希望通過複興先秦諸子學,而重新振興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