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國粹派文化思想研究

二、進化論的宇宙觀的確立

字體:16+-

就近代中國曆史而言,還不曾有任何一種學說像進化論那樣富有魅力:它深深地震撼了中國人的心靈,從而給中國近代曆史的進程打上了自己的烙印。進化論為國人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宇宙觀,他們借此觀察身在其中的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開始發現所謂“天不變道亦不變”、“如環無端”靜止僵化的傳統世界消失了;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個遠為生動的大千世界:萬物生生不已,盡在天演之中。緣此,一切都有了新的意義,一切也都需要重新評判。它引導人們走出蒙昧,最終跨入了理性的時代。

國粹派所以超越傳統士人,構成了新型知識分子群的一翼,歸根結蒂,也是因為他們確立了這一新的宇宙觀。

關於國粹派的進化論思想,這裏集中論述其變異的自然觀。其社會曆史進化的觀點,留待下一節論述。

國粹派對宇宙自然界進化最具特色的見解,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麵:

(一)關於天體、地球的進化觀念

近代西方天文學所提供的宇宙天體新知,使國粹派對於“天”的傳統觀念,渙然冰釋。章太炎說,古人以“天為積氣”,以為日星地球,皆受於天,是不對的。果是如此,當是“愈近天則氣愈厚,愈遠天則氣愈薄,今何以地球以上,愈高而氣愈薄耶?”[1]他認為,人望天際蒼蒼,那是因為各行星周圍蒙有阿屯、以太所成的空氣。人眼透過空氣外望,自成蒼蒼迷蒙之態。所以宇宙間除了無量星球之外,實空無一物。對此,馬敘倫持相同的見解,他說:“餘亦以謂天不盡積氣,使果氣體,試自地而上,曆十餘萬尺,氣已浸薄,彼之星球又孰維而孰主之乎?”[2]但“不盡積氣”一詞,稍嫌遊移。高亞賓的說法就明確多了。他以為,離地球二萬餘尺的上空,已沒有“養素”,因此,在地球空氣界與其他星球的空氣界之間,“未能遽接,則真無氣矣”,便出現了真空地帶。無氣的真空地帶,自然不得稱之為“天”[3]。國粹派個人的表述雖有差異,但他們斷然否定人格化的“天”即上帝的存在和災異說,卻是共同的。例如,章太炎說,“天且無物,何論上帝?”[4]馬敘倫也指出,西方天文學日明,“誰複能襲五行之相應,持占候之術哉!”[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