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作品選·西方卷(下)(第2版)

伍爾夫

字體:16+-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是20世紀上半葉英國重要女作家,現代主義文藝群體布姆斯伯裏集團的核心成員,在小說和現代文學批評方麵建樹卓越。她的代表作為具有實驗性質的小說《達洛維太太》《到燈塔去》和《海浪》;文學評論包括評論集《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和《普通讀者》,以及女性主義名篇《一間自己的屋子》等。

伍爾夫是現代主義文學和女性寫作的旗手。她的意識流小說在敘事視角、語言表現、主題內蘊等方麵均表現出現代主義文學的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文筆細膩雋永,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意識流小說淡化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重點是表現當下的外界事物引發人物的心理感受、思考與聯想,外在的故事時間不過是一個參照背景,與之相對應的人物心理時間才是主要的敘事時間,最重要的戲劇衝突都在人物內在的心理時空中完成。

本書節選的《達洛維太太》講述一戰後倫敦的一天,從上午9點鍾至第二天淩晨3點之間的一些事。故事呈雙線索發展,主人公達洛維夫人是議員太太,籌備著當天晚上家中的上流社會宴會;一戰退役軍官賽普蒂莫斯·史密斯患了嚴重的戰爭精神創傷,被幻覺和自責纏繞,最終在家中跳樓身亡。小說通過他們生動表現了戰後倫敦上層社會和平民生活各自一角。

節選內容為達洛維夫人發現布魯頓勳爵太太邀請她的丈夫吃午餐,而自己卻沒受到邀請,頗為震驚,甚至感到人生了無生趣。接著,她年輕時候的戀人彼得闊別五年之後回國,到家中拜訪她。這些都促使女主人公重新思考認識自己的人生和價值。在文中可以看見,伍爾夫細密地編織了一種不同於傳統文學的表達方式,以非理性的意識湧動對抗理性敘事,以主觀感受取代“客觀”說教,將人物和故事的合理性立足於讀者的經驗認同之中,以此擴大讀者對自我生命體驗的再認識;文中一個個不落窠臼、別致生動的比喻,使小說如詩歌般凝練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