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作品選·西方卷(下)(第2版)

艾略特

字體:16+-

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美著名詩人、批評家、劇作家,西方現代派文學大師。艾略特一反浪漫主義及維多利亞文風和陳規,對詩歌技巧和題材進行了徹底創新,開拓了20世紀現代派詩歌傳統。他的文學批評和文學觀念是英美新批評的重要組成部分。

《荒原》(1922)是艾略特的代表作,全詩由5章構成,共433行。第1章《死者葬儀》,主要寫荒原及荒原人的意象,用荒原象征戰後的歐洲文明,揭示西方現代文明的危機。第2章《對弈》傳達了一種普遍性:無論是上層社會的婦女,還是出沒於酒吧的下層男女,都放縱自己的情欲,象征著現代人的道德墮落、精神空虛。

第3章《火的布道》借佛之口告誡眾生:情欲之火乃卑劣、庸俗之禍根,應節製修行,過一種聖潔的生活,庶幾能免遭惡的報應,最終達到涅槃的理想境界。第4章《水裏的死亡》的主題意象是水,它象征著情欲的泛濫與死亡。沉溺於情欲之海,最終的結果隻能是以死告終。這是對世人的警醒,流露出明顯的出世思想。第5章《雷霆的話》再次回到荒原主題,積極探索超越與拯救的途徑。雷霆為荒原中的人們指引了求生的道路:“舍予”“同情”“克製”。這三大原則恰恰是荒原人所匱乏的,也恰恰是現代人精神世界與文明世界出現荒原的根因。

艾略特以這部“恐怖世紀的恐怖之詩”揭示了他對現代西方文明危機的深刻感受,讓我們看到了西方人精神世界的異化。詩人不滿足於以觸目驚心之筆和冷峻的哲理之思,描繪震撼心靈的現代荒原,勾勒現代西方文明危機的整體圖景,而是嚐試為沉溺於情欲和拜物教的現代人探索精神出路。換句話說,他試圖在現世的荒原上開拓出人類文明的新圖景。與波德萊爾相比,艾略特對文明之醜的審美,多了些許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