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作品選·西方卷(下)(第2版)

高爾基

字體:16+-

馬克西姆·高爾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賽·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是傑出的蘇聯作家。他早期的浪漫主義作品如《馬卡爾·楚德拉》(1892)、《伊則吉爾老婆子》(1895)、《鷹之歌》(1895)等,融入了自己火熱的生命**和桀驁不馴的性格。在世紀轉換時期,高爾基逐漸成為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的代表,寫出了《母親》(1906),自傳體三部曲《童年》(1913)、《在人間》(1915)、《我的大學》(1923),以及長篇小說《阿爾達莫諾夫家的事業》(1925),劇本《小市民》(1901)、《底層》(1902)等作品。

短篇小說《伊則吉爾老婆子》包含三個相對獨立的故事:臘拉的故事、丹柯的故事、伊則吉爾老婆子的故事。前兩個故事取自久遠年代的民間傳說,在這兩個故事的起承轉合之間,則穿插了現實生活中的伊則吉爾老婆子的故事。

小說中的臘拉是一個極端的個人主義者。他是鷹和人所生的後代,長大後回到母親所屬的草原部落。他喜歡一個美麗的女孩,遭到拒絕後,就把她殘忍地殺死。為給臘拉施以絕大的懲罰,部落集會後一致決定,將這個孤傲、冷漠、心中隻有自己的人放逐,任何人不得收留他。從此,臘拉就像影子一樣在草原上飄**,行屍走肉一般孤獨地生活。

丹柯則是一個集體主義英雄。他所屬的部落因強敵的驅趕而陷入絕境,隻有走出密閉的森林,才有生的希望。森林一片黑暗,無邊無際,跋涉的族人不久就力氣耗盡,信心全失。他們開始指責領路的丹柯,甚至想殺死他。為率領部落走出森林,丹柯撕開胸膛,掏出一顆燃燒的心,用心的光芒照亮路途。當部落走出密林,來到廣袤的草原時,丹柯倒地死去。

伊則吉爾老婆子是上述兩個故事的講述者。她本人從15歲開始就出賣肉體,或當男人的玩物,或玩弄男人於股掌之上,過著刺激但毫無意義的生活。40歲之後,無法再憑姿色取悅人時,她來到摩爾達維亞人中間打發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