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文學作品選·西方卷(上)(第2版)

索福克勒斯

字體:16+-

索福克勒斯(約公元前496—前406)是古希臘著名的三大悲劇詩人之一,其創作標誌著希臘悲劇進入了成熟階段。索福克勒斯一共寫了一百多部悲劇,現存完整的有七部,其中最有名的是《奧狄浦斯王》與《安提戈涅》。

《奧狄浦斯王》是忒拜悲劇三連劇中的第二部,取材於希臘神話,曆來被譽為希臘悲劇藝術的典範,戲劇從故事接近**的部分開始鋪陳,場景限製在一天、一地之內。本書所選《奧狄浦斯王》劇中的第二、第三、第四場,是全劇的核心部分,其中每個登場人物都將情節推向可怕的真相,步步逼近,扣人心弦。《奧狄浦斯王》全劇情節非常複雜,布下了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暗線主要以“回溯”的方式展開“弑父娶母”的預言,明線則緊緊圍繞追查凶手而展開。一明一暗兩條線索相輔相成,劇情集中,布局巧妙嚴密,環環相扣。全劇一開始就突出懸念,抓住追查凶手這一核心事件,通過人物的依次登場而展開矛盾,推進情節的快速發展,在**部分展示了驚心動魄的結局。作者運用動機與效果相反的手法,取得了令人驚歎的藝術效果。王後為了說明神諭和先知的預言並不可信,回憶了前王遇害的往事,以解除奧狄浦斯對自己被指責為凶手的憂慮,卻不料引出了奧狄浦斯16年前在同一地點殺害一位老者的往事;科任托斯報信人本意是要打消奧狄浦斯對“娶母”的憂懼心理,反而泄露了他的身世;奧狄浦斯出於為國為民解困的目的追查凶手,到頭來發現自己就是真正的罪人。劇中每揭開一個疑團,不僅是對真相的一次“發現”,而且也意味著出現了“突轉”,即“指行動的發展從一個方向轉至相反的方向”(見亞裏士多德《詩學》)。這也意味著戲劇的情境向著出人意料的方向逆轉,而且往往是悲劇主人公由順境轉入逆境。這樣的“發現”與“突轉”同時發生的方式,在亞裏士多德看來是最好的,因為它能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因此,亞裏士多德稱讚《奧狄浦斯王》為“十全十美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