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萊爾(1821—1867)是19世紀後期法國最重要的詩人之一,被看成是法國象征主義詩歌的先驅。波德萊爾的文學成就主要是其詩集《惡之花》(1857),此外他的散文詩集《巴黎的憂鬱》(1869)有一定影響。
詩集《惡之花》分為“憂鬱和理想”“巴黎風光”“酒”“惡之花”“叛逆”和“死亡”六個部分,其實詩集中各詩或組詩獨立成篇,隻是按照其基調納入不同部分。詩人生動刻畫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罪惡,抒寫自己對光明幸福的追求以及內心的掙紮和鬥爭。詩人是向往光明和上帝的,但他又不能擺脫肉體快樂的**,因此他的精神曆程充滿了痛苦。詩集總體上表現了詩人對美的向往,對塵世生活的厭倦以及對**生活的懺悔。從藝術角度看,《惡之花》在法國詩歌發展史上有劃時代的意義。第一,詩集大規模地將城市生活作為詩歌描繪的主要內容,極大地擴展了詩歌的表現領域;第二,詩人毫無顧忌地深入刻畫人的內心世界,描繪醜惡的事物;第三,大量采用象征手法,用奇特的形象來表現奇特事物和奇特思想,這種前無古人的嶄新方式讓讀者耳目一新;第四,詩歌音韻優美,十分注重格律,將音樂美融入詩歌語言之中,探索了一種將詩歌與音樂結合的新方式。
本書所選《異國的清香》《感應》《腐屍》《黃昏的諧調》四首詩都編在詩集第一部分。《異國的清香》歌唱混血女子讓娜·杜瓦爾,這個女子曾經是波德萊爾的情婦,詩中融合了詩人當年航行印度洋熱帶島嶼摩裏斯島的記憶,表現了感官的迷醉和享樂。《感應》一詩主要表現詩人的美學理念,提出自然和人之間互相感應、人的各種感覺互相交通的觀點,是詩人集中表述“通感”理論的詩歌。《腐屍》描寫詩人與讓娜在巴黎某處看見的一個腐屍,詩歌詳細描繪這個腐爛屍體的模樣和氣味,最後詩人想到愛人死後也會像這個屍體一樣醜陋。此詩較為突出地表現了波德萊爾詩歌充滿想象、不避醜陋和罪惡的特色。《黃昏的諧調》是波德萊爾寫給薩巴蒂埃夫人的詩,該詩借用了一種馬來連環詩格律,形式奇特,想象怪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