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受歡迎的小說家,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青少年時代的艱難生活及工作經曆,使他廣泛了解了社會,為後來的創作準備了很好的條件。他以長篇小說的成就最為傑出,主要有《匹克威克外傳》(1836—1837)、《荒涼山莊》(1853)、《艱難時世》(1854)、《雙城記》(1859)和《遠大前程》(1861)等。
《雙城記》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寫發生在巴黎和倫敦兩個城市的故事。大革命前夕,在巴黎執業的英國醫生馬內特,向朝廷告發艾弗勒蒙德侯爵兄弟迫害一個佃戶家庭的罪行,卻反遭這兄弟倆誣陷,被投入巴士底監獄關押了18年。革命群眾攻陷巴士底獄後,醫生才獲救回到英國。侯爵的後代查爾斯·達奈放棄爵位和財產繼承權,前往英國靠教書自食其力,與醫生的女兒露西相愛並喜結良緣。在雅各賓派專政期間,侯爵家以前的管家被判處死刑。為營救無辜的管家,達奈不顧危險,毅然前往巴黎,旋即遭到逮捕並被判處絞刑。陰陽兩隔之際,與達奈長得極像的卡頓買通獄卒,救出達奈,他自己則代替達奈上了斷頭台,以極具英雄氣概的義舉表達了對露西的愛慕之情,馬內特醫生一家則在眾人合力營救下逃往英國。
《雙城記》分為三部分,本書所選為第三部分的第十章“陰影的實質”,主要寫達奈再次受審之際,法庭當堂宣讀了馬內特醫生當初在獄中寫下的控訴書,還原了他受迫害的經過,結尾處描寫了判決達奈的情境。這份控訴書,構成了這一章的主體內容,集中揭露了法國大革命前貴族階級惡貫滿盈的罪行。但最後革命者卻以控訴書為依據,株連到了達奈。
這一章寫到的農婦、她的弟弟,以及馬內特醫生,都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準確地把握了不同人物之間的階級關係,再現了法國大革命爆發前尖銳的社會矛盾,敏銳地揭示了在被壓迫者心中奔湧的強烈反抗意識和複仇精神,肯定了革命爆發的必然性和正義性。結尾之際對於宣判場景的描寫,暗示出作者的思想矛盾:他一方麵大膽揭露貴族階級的暴行,一方麵又對下層勞苦大眾狂熱的複仇表現出不加掩飾的憂慮乃至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