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外國電影史:插圖版

第四節 犯罪片

字體:16+-

犯罪片(Crime Film)是一個模糊的集合概念,它包括黑幫片(Crime and Gangster Films)、警匪片(Detective and Gangster Film)、強盜片(Gangster Film)。黑幫片圍繞黑社會團夥的罪惡行動展開,以黑幫罪犯為主角,描寫其犯罪和毀滅的過程。強盜片與黑幫片相似,以強盜罪犯為主角。警匪片被稱為當代犯罪片,以警察和偵探為主角,描寫偵破犯罪和將罪犯繩之以法的過程。

一、美國犯罪片興起的社會背景

1.禁酒令

20世紀30年代美國犯罪片興起,與美國經濟大蕭條和禁酒時期到來有關,大城市有組織的犯罪活動呈上升趨勢。1920—1933年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禁酒時期, 19世紀中期,美國一些地方的居民開始尋求以法律手段製裁酒徒,這種呼聲逐漸得到全國範圍的呼應。從1920年1月17日淩晨0時,美國憲法第18號修正案———禁酒法案(又稱“伏爾斯泰得法案”)正式生效。根據這項法律規定,凡是製造、售賣乃至於運輸酒精含量超過0. 5%以上的飲料皆屬違法。自己在家裏喝酒不算犯法,但與朋友共飲或舉行酒宴則屬違法,最高罰款可達1000美元及監禁半年。

禁酒令頒布10年之後,許多美國人開始呼籲解禁。羅斯福競選總統時把廢除禁酒令作為一條競選綱領,這對其最後獲得大選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他上任後的1933年12月5日,美國國會通過憲法第21號修正案將禁酒令正式廢除。

禁酒令生效前一天,道路上的運酒車絡繹不絕,人們都在趕時間將搶購的酒運回家。晚上,大家都聚在家裏或公眾場合舉行最後一次合法的酒會。一位參議員在晚餐會上說,今天晚上是美國人個人自由被剝奪的前夜。犯罪片《人民公敵》再現了禁酒令前夜這一天。

2.黑社會插手娛樂業

美國政府禁酒的初衷是為了維護社會的純潔,人民的身體健康,但它違背了人類生存的自然需求,引起人們的不滿。禁酒令的實施催生了私酒釀造和銷售業。不法分子甚至用甲醇勾兌酒精,使美國社會中毒、失明、殘廢、死亡的人數急劇增加。1930年1月20日,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報道: 1929年在公司投保的人裏,死於酒精中毒的人數比10年前增加了35倍。在禁酒令實施之前,因為沒有財政依靠,美國的黑社會波瀾不興,而在實行禁酒令後,如著名的芝加哥黑手黨開始發展壯大,與此同時,警察也日益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