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民族誌與民俗文化學
20世紀60年代以後,原有的民俗學理論已無法充分解釋民俗現象自身,必將把研究對象擴大到民族誌領域進行觀察。在這一時期,新民族誌理論發生了全方位的革命。人類學的拯救、民俗學的反思以及諸人文社會學科的尷尬和轉型都與之有關。人類學和民俗學的靠近已難分彼此,此時又稱新民族誌時期,民俗學趁此浪潮轉向民俗文化研究。
新民族誌時期的研究焦點是改變民族誌的撰寫觀念,承認人類文化多元性,肯定各民族文化的獨立存在價值,關注國家社會的民俗文化。
在新民族誌時期,在對待民俗文化的性質和特點上,民俗學和人類學取得了共識。兩個學科的學者所使用的田野作業資料,包括曆史文獻和口頭資料,被從不同視角給予考察,運用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重新解釋民俗文化的內涵,探討民俗文化與人類社會文化變遷的互動關係。在語言、符號、認知、認同、模式、儀式、表演、話語、隱喻、傳統和現代等各種被稱為“文化”現象的諸方麵,對基本概念做再界定,對相關理論做再探索,創造了一係列關於民俗文化的新學說。20世紀80年代以後,學者還對田野作業中的自身形象增加了反觀。這些努力都為民俗文化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