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田野民俗誌(第2版)

第五節 闡釋敘述

字體:16+-

闡釋敘述的理論與方法層出不窮,這裏介紹常見的幾種。

一、闡釋敘述的定義

闡釋敘述,指運用適當的概念和理論,表述他者的思維邏輯和文化脈絡的工作。在田野作業中增加闡釋敘述,把被調查者的日常行為、社會生活和整體文化當作一個相互聯係的單位來敘述,能給田野作業的個案研究帶來一定的普遍意義。

二、背景法

背景法,指用局部社會、局部文獻或局部變遷做底框,加厚“文化”。馬林諾夫斯基最先創用此法,原意是用局部地方社會研究整體社會模式,先用地方社會的背景做構架,再用背景的影響對資料進行解釋,把被調查對象的資源、社會關係、民俗風尚和曆史傳統作為一個整體單位來敘述。

在現代田野作業史上,使用背景法更加細化。許多田野作業者運用這種方法,不僅分析資料所賴以生存的、籠統的社會文化大背景,而且注意到人類的多元社會文化現實,轉向針對不同的社會和文化研究不同的背景。根據這一變化,田野工作者開始關心背景的不同曆史樣式、不同社會層次和不同精神世界,同時開始了解它們如何結構民眾行為的世界觀的方式,以及民眾如何為此而組織自己的知識。

概括地說,現代田野作業者使用背景法,應用了以下一些原則。

第一,設定調查對象的文化範圍,不同社會的調查有不同的設定。

第二,以該社會的母語為基點,識別其文化語法,了解他者文化集團的分類與命名的辦法。

第三,尋找意義對立的、同義的和多義的詞語分類單位,確定其覆蓋範疇,分析其內部的排列層次,解釋其在社會文化中的真實意義。

第四,文化成分分析,指出各類詞語的意義來源與非語言學的經驗和形象世界的屬性,這種屬性被稱為文化成分或文化要素[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