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田野民俗誌(第2版)

第七章 田野敘述

字體:16+-

自本章起,介紹在田野作業中分析所搜集資料的理論與方法。

現代田野作業者都有這樣一個基本的共識:即田野作業不僅僅是搜集資料,而且是一種初期理論建設工作。田野作業的每一天都是不一樣的。田野工作者每天朝夕晤對他的田野關係,會產生層出不窮的聯想;他們每天搜集到程度不等的地方資料,會有種種成功的估計或失敗的焦慮;他們每天反省自我形象,力求減少主觀臆測對衡量他者文化行為的幹擾;他們每天根據所得到的新感覺和新理解調整自己的視角,對一個一個的文化點做盡量深入細致的微觀觀察,他們還要每天與田野調查地之外的世界建立各種理論聯係,以求對微觀個案的科學意義和學術史價值做出宏觀的比較和論證。所以,田野作業的時間表不隻是搜集資料的一覽表,它也是資料分析的日程表和廣泛理論活動的進度表。在田野調查現場,對資料的搜集工作和理論分析是緊密結合的,至少在田野作業者意識上,它們是不可分割的,田野關係的魅力和田野資料的活力都呈現於此。

田野工作者對田野調查資料的分析內容稱田野敘述。它是在撰寫田野民族誌之前的一種非正式表述活動。它以敘事為主,論析為輔。在分析工作中,要求把社會曆史背景、搜集資料、信息提供者、田野關係、田野作業者形象、觀察視角和相關的書麵文獻記錄等都納入其內,進行綜合思考。它要在反複連續地歸納分析的基礎上,建立反映調查點獨特文化內涵的資料係統,提出田野作業者的初步理論意見。

開展田野敘述工作的形式,依條件而定,沒有固定不變的程式。早期田野工作者是很少在田野調查地集體討論資料的。他們在原住民中孤軍奮戰,缺少學術對手,徒有大量鮮活的感受而無可語人者,隻能把內心的獨白寫進日記裏和筆記中,返回學術營壘後再做從容的整理和敘述,馬林諾夫斯基和他的第一代學生都是這樣。他們甚至赤手空拳地麵對陌生的世界,為了降低外界闡釋的壓力而盡量將自我局內化,直至付出生命的代價,費孝通的前妻王同惠就在大瑤山的田野作業中書寫了青山埋忠骨的故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