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田野民俗誌(第2版)

第一節 居住02

字體:16+-

(19)98年7月的一天,我從學校開了一封給縣民委的介紹信,就出發去做田野。到了那裏,對方看了我的介紹信,卻一直不給基層鄉政府打電話。我隻好退了出來。在民委樓下,見到一個幹部模樣的老同誌,我就上前去打招呼,方知原因有二:一是民委怕出招待費;二是怕我回校後宣傳調查點如何“落後”。於是,我又回到民委大樓,詳細地介紹了我的田野調查的學術目的,我的工作性質,並聲明我的全部費用自理,不會給縣裏添麻煩,我會完全尊重調查點的民風民俗,不可能用“先進”或“落後”的觀點去觀察和介紹等。這一來,辦公室的女同誌馬上拿起了電話,為我聯係了鄉裏的合作人員,還請文化站的站長協助我搜集資料。經她聯係,我下去以後工作就方便多了[24]。

這個例子說明,田野作業者與地方政府打招呼的時候,要找好說話的“口徑”。最好能讓地方政府工作辦理人員感覺到,既可以給予支持,又沒有給地方政府增加額外負擔。

下一例子說明,即便政府部門支持了田野作業,田野作業者還要善於把官方關係轉化為熟人關係,不然住在當地也會很孤獨。

我到重慶的一個郊縣村調查故事家魏大爺。魏大爺是當地的民間“名人”,肚子裏的故事數量多,敘述生動,許多縣文化館的文化幹部都熟悉他。他們多次下鄉向他搜集故事,還給他出過故事集,成了魏大爺的好朋友。我到了重慶後,經重慶師院彭教授的推薦,找到了當地的縣文化館長。他是魏大爺的好朋友之一,聽說我的來意,熱情地為我帶路,向介紹縣文化搜集民間故事的資料,令我十分感動。到了魏大爺家以後,他把我介紹給魏大爺,魏大爺也表示歡迎訪談。但我馬上看出,他們之間很熟,態度親熱,有說不完的話。等把我安頓下來以後,文化館長走了,魏大爺的態度也隨之冷淡下來,懷疑我是否像以前來撈材料的人一樣,撈到即走,根本不尊重他的精神勞動。我孤獨極了,又空虛又害怕。慢慢地,我冷靜下來,開始憑自己的表現,一點一點地和他建立關係,直到被魏大爺接受為信得過的好“徒弟”。以後文化館長和彭教授聽到我有收獲,也都很高興,鼓勵我堅持下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