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斯托·烏爾基薩的上台,對於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黑人來說是一次致命的打擊,因此布宜諾斯艾利斯大部分黑人(特別是女性)選擇參軍,他們被招募到恩特裏奧斯省的軍營。但到了那裏,他們又被當作奴隸被販賣到巴西,這本身就違反了規範奴隸製度的法律,也就解釋了在阿根廷,特別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市,黑人人口及其後代的數量為什麽不斷減少的原因。所剩不多的黑人則集中在聖泰莫區和蒙塞拉特區。他們居住的房子是全市最簡陋的,居住和衛生條件也是最差的,與城市的民工或從農村來布宜諾斯艾利斯做買賣的農民所住的房子一樣。這些市區被稱為“坎東貝社區”,因為在這裏的舞蹈聚會中經常可以聽到這種音樂;一段時間之後它也被稱為“鼓區”,因為鼓是坎東貝這種舞蹈聚會中最常用的樂器。也有人稱其為“內髒社區”,動物的內髒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的黑人主要的食品,在這些市區的廣場上經常有小商販販賣內髒。有些內髒則是黑人從非洲帶來的,而且還是“最有人性的”。
圖1-2 19世紀中期黑人們的聚會
後來黑人的舞會逐漸公開化,或者說對白人和其他人種沒有限製。因此在黑人舉辦的舞會中經常可以見到克裏奧爾人、高喬人,甚至是前去尋找消遣娛樂的富家子弟。但是黑人之外的其他人種並不熱愛跳舞,也不創作音樂,他們隻是觀賞。在這個時期(1850—1870)的文學作品中,黑人的歡慶是一個焦點,但大多卻是負麵的,不少作家對黑人的娛樂方式進行了抨擊,隻因黑人與白人的生活習慣相差甚遠。黑人放開大嗓門高聲歌唱,而對於某些人來說,這種音樂聽起來就像在吵架。
1870年之前,在白人撰寫的新聞報道或評論文章中,可以證實白人們稱黑人舞蹈聚會的場所為探波斯或探戈。在1762年之後,有些文獻已將黑人的舞蹈和聚會場所均命名為探波斯。這實際上是對黑人舞蹈的一無所知,不僅無法區分出黑人社團的神聖與世俗,也弄不清黑人之間的倫理關係。很多黑人舞蹈被最大限度地限製,以保證其他宗教文化的主導地位。在早期的一些文獻中,也將黑人從事**易的妓院稱為“quilombo”。這個詞的原意是指隱藏在山間的茅屋或小舍,之後也指黑人逃跑後躲藏的地方,再後來則帶指黑人聚會的場所。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也用這個詞來表達各種麻煩以及雜亂無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