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探戈——社會見證者

譯者後記

字體:16+-

布宜諾斯艾利斯有兩個市區是外國遊客必去的,也是阿根廷人最引以為豪的,一個是博卡區,一個是聖泰莫區。這兩個區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最古老的街區,建築風格也非常獨特,其中泰莫區已經被布宜諾斯艾利斯市政府定位為曆史文化遺產,被重點保護起來,任何人都不得動它的一磚一瓦。這兩個區都是探戈的起源和發展之地,早期各國移民的聚集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探戈作為一門大眾藝術就開始作為見證者在觀察乃至記錄了這個社會環境的每個因素。

探戈,社會的見證者,這是本書的主題。從探戈起源至今150年的曆史過程中,探戈藝術從阿根廷社會最底層開始往上向各個領域不斷滲透。這150年的探戈史也是阿根廷的移民史。歐美移民湧入阿根廷,解決了吃穿住行之後,就需要尋求娛樂。在一塊土地上,多個外來民族文化與當地文化的融合,就產生了探戈,它的舞蹈、音樂、詩詞就成為外來民族和本地居民的共同產物。

探戈藝術的創作有自己一門獨特的語言俚語。這種語言也成為阿根廷首都居民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按照阿根廷國家探戈研究院院長奧拉西奧?費雷爾的說法,探戈起源於1880年左右。史料確認的第一個俚語單詞是“ladrón”,小偷的意思,出現在1878年7月6日阿根廷《新聞報》的一篇治安類的報道中。這個詞在此後不僅成為探戈詩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之一,也是當今新聞媒體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匯。盡管含有歌詞的探戈作品到20世紀之後才出現,但這並不妨礙俚語成為探戈創作的主要語言,並成為布宜諾斯艾利斯最本土化的語言。

探戈歌詞的最大特點是運用大量本土化且沿用至今的俚語。每一部探戈作品的產生都離不開創作者周圍的或者所觀察的社會環境。所以一首探戈作品可以是記錄一件事,一個人,一段情,甚至是一個凝固的曆史節點。它不僅滲透到政治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甚至滲透到整個阿根廷民族靈魂的最深處。所以探戈在阿根廷有最夯實的社會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