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談音說樂:當代中國音樂麵麵觀

打擊樂手接受挑戰(1999)

字體:16+-

當紐約愛樂樂團打擊樂首席克裏斯托夫·蘭姆第一次聞聽,譚盾將創作一首“水樂協奏曲”給他與樂團合奏,他問了自以為很合理的一句:“什麽是‘水樂協奏曲’?”

蘭姆很快就發現,這首作品要求很多很多打擊樂器,而每一件樂器在演奏時,可能要潛在水裏,或浮在水上。

後來他有機會看到總譜,也看到了一係列作曲家要求的打擊樂樂器。“什麽是‘水震器’”?他問道。

“我不知道”,作曲家回答,“你就發明一個吧”。

到了那一刻,蘭姆心裏有數,大概知道往後要發生的事了。他不但要學會演奏非洲與美國本土的水鼓演奏方法,他更要在譚盾的腦袋裏,找出作曲家想象出來的聲音。

“譚盾是創意部總監”,他說,“我負責研究與發展”,蘭姆很快地補充,其他作曲家與譚盾也有相同之處。“就平常委約作品的情況說,演奏家們等到總譜打印出來以後,才知道自己的部分。但是,我通常都是演出作品的保姆:從作品孕育早期,直至作品誕生,我都守在它旁邊。譚盾樂意與我合作,而我真的喜歡這個方法。”

這個過程當然也影響到作曲家的看法。“當克裏斯托夫與我聯係的時候,我本來是想寫一首‘正規’的協奏曲”,譚盾說,“但當我發現他其實很想追求個人化的演繹,我就想,不如把我自己從前的聲音都找出來,讓它們與樂團融合在一起”。

雖然他早期的計劃,是要喚起四種元素:金、石、皮、水,但他最後隻選擇了水,也就是早期作品《鬼戲》裏麵曾出現過的。“水的聲音,就算在多層次的大型組合之中,還可以顯示出來”,他解釋道,“你可以用水聲作為一種主題,就像有音高的音樂一樣,可以發展主旋律,或造成一個拚貼畫”。

協奏曲裏麵的三個樂章都有一段序曲,而譚盾稱之為一種儀式,是為了建立水的聲音,這也是作曲家向武滿徹致敬的一種方法(這位日本作曲家對譚盾的影響很深,《水樂協奏曲》也是譚盾獻給這位前輩的)。作品也包括一些自製樂器,它們源自譚盾對童年在田間創作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