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談音說樂:當代中國音樂麵麵觀

譚盾 文化革命者(1996)

字體:16+-

紐約——曼哈頓的東下城(Lower East Side)是一個極富色彩的、歐亞傳統混雜的地方,一走到街上就能夠察覺得到。因此,在這裏第一次遇上譚盾,似非偶然。正是這些影響的推推撞撞——東方與西方、古老與現代——塑造了譚盾的藝術觀,讓他成為過去20年來,發自中國的最卓越的一種聲音。

“我個人不認同那些簡單地把東方和西方拚在一起的作品”,譚盾說。他的家在華埠附近,裏麵擺設比較簡陋。譚盾自己連鞋子都不穿,隻穿著黑T恤與牛仔褲。“我最感興趣的,是把不同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嚐試拓展新的領域、發掘新的素材,找出可組成的聲音。這個與東方西方沒有關係,隻關乎我自己所想做的。匯集不同文化時,你可以用更有意思的方法來發揮自己。”

本周,譚盾將帶領洛杉磯愛樂樂團的新音樂小組,演出作品《圓:寫給四個三重奏、指揮與觀眾》(Circle with Four Trios,Conductor and Audience)與《撥弦鋼琴與10個樂器的協奏曲》(Concerto for Pizzicato Piano and 10 Instruments),且後者是美國西岸首演。這場音樂會,正是西方音樂與中國音韻及儀式的一種碰撞。譚盾把這場音樂會命名為“靈魂之旅的晚上”(An Evening of Spiritual Journeys),而這兩首曲目都有“儀式演出”(ritual performance)作為副題。

演出曲目包括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始創多元文化的作曲家”,譚盾說,“不屬於俄國不屬法國,而是兩者並重,完全依據自己”。),也有蘇格蘭作曲家詹姆斯·麥克米倫(James MacMillan)的《三個晨曦儀式》(Three Dawn Rituals)(譚盾認為麥克米倫這首作品,是回應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其他作品來自受到亞洲影響的德國作曲家格爾哈特·施塔比勒(Gerhardt Stabler),還有武滿徹,也就是20世紀50年代率先推崇斯特拉文斯基風格的一位日本作曲家。武滿徹對譚盾曾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