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談音說樂:當代中國音樂麵麵觀

上海四重奏 上海音樂學院駐校藝術家(2003)

字體:16+-

在剛開幕的賀綠汀音樂廳的舞台上,四位年輕弦樂手開始彈奏貝多芬早期四重奏的一個樂章。站在他們身後,聚精會神地聆聽著的,正是上海四重奏的成員。

“聽來應該像一位宮廷裏的女士”,中提琴手李宏剛趁著樂手停下來的時候說,“音樂顯得優雅,但是,這不代表音樂不可以有多一點的活力”。

“試想,就像參加一個歐洲宮廷的大舞會”,小提琴手李偉剛補充道,“每一個人都穿著華麗的衣服,而大家都莊重地進場。雖然貝多芬自己不會是這樣,可是當年他生活的環境,就是這樣。一開始的這一段,不應該過分嚴肅。你要使聽眾感覺到舒適”。

學生們欣然接受提議,沒有提出意見。而李氏兄弟也沒有流露出一點兒不甘願的心態:剛才提點學生的比喻,要是從前他們還是學生時說出來,可能會引起某些人的驚惶——或者直接的譴責。時代不斷變遷,在今天的中國,速度尤其快。貝多芬這位長發老人曾經是被排斥的代表;可是到了現在,他卻變成大家爭著上前擁抱的對象。

在西方,貝多芬可能已經沒有任何政治回響了。但是在中國,這位作曲家,在音樂家的個人與專業的層麵上,還占有相當意義。當上海四重奏計劃20周年演出季的曲目時,沒有選擇勃拉姆斯或莫紮特,選中的卻是貝多芬整套四重奏。四重奏成員們在新澤西州蒙特克萊爾(Montclair)以駐校藝術家身份演奏貝多芬;在紐約市立大學研究院中心也舉辦一係列演出,當然也演奏貝多芬。這一連串的演出,好像向外間宣布,上海四重奏這個組合成熟了。

但是,在中國,上海四重奏本年演出季的貝多芬曲目(上海北京演出各半),更具意義。因為某些貝多芬的四重奏曲目,在公開場合中很可能是“中國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