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談音說樂:當代中國音樂麵麵觀

張弦 女指揮撐起半邊天(2009)

字體:16+-

從很多方麵來看,現居美國的中國指揮張弦是西方音樂係統訓練出來的一個成功個案。她在歐洲與美國蒸蒸日上的指揮事業,是多個國家的傳統訓練所培育出來的。

洛林·馬澤爾在她參加2002年的馬澤爾/費拉爾指揮比賽期間(她當年是雙冠軍之一)就很賞識她,後來更聘請她擔任紐約愛樂樂團的副指揮。隨後,她迅速地建立聲譽,帶領紐約愛樂樂團演出馬澤爾本人不太願意指揮的項目——青年人音樂會、戶外演出、委約作品首演等——同時,張弦受到了樂手和觀眾的喜愛,《紐約時報》曾嘉許她“充滿**的音樂感”與“腳踏實地”的個人風格。

35歲的張弦,絕對是中國孕育出來的人才。東方與西方兩種不同的傳統,以及古典音樂特別重視的過去與傳承,令這位女指揮家變得像個改革派的先進分子。“我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她跟我在電話交談時正在家裏安胎,等待孩子的出生,“但是,當你來自不太尋常的背景,對於傳統的界別也就有不同的看法”。

張弦出生在中國邊境小鎮丹東,遠遠看到“朝鮮就在河的對麵”。父母親都喜愛音樂,可是他們沒有機會專修音樂。母親受過音樂教育,可惜還沒畢業就下鄉了。父親自學音樂,在一個樂器廠上班。所以,接觸音樂對張弦而言是必然的。一開始,張弦跟母親學基本樂理,所用的隻是一台小型鋼琴,運作有點像風琴(需要用腳踏才會發聲)。到了張弦4歲的時候,父親製作了一台真正的鋼琴:他從廠方訂購不同零件,把它們拚合起來。“當時,我是唯一一個家裏麵有鋼琴的孩子,我也是唯一一個認真學習這門樂器的人”,她說,“5歲的時候,連本地的電視台也拍下了關於我的報道。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像我這樣背景的人”。

還沒到12歲,張弦已經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念書了。在附中,主修鋼琴4年後順利考進大學,但老師當年善意地勸她放棄鋼琴,因為她的雙手太小了。於是她改變了計劃,主修指揮。2008年年初,張弦領導德累斯頓國家樂團的時候——她是首位在那個世界馳名的大音樂廳領導演出的女指揮——受到西方媒體的高度重視。其實,張弦是從“女人撐起半邊天”的國家走出來的,在中國,性別問題一早就不算是什麽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