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談音說樂:當代中國音樂麵麵觀

李六乙 巾幗英雄係列(2008)

字體:16+-

那天李六乙像狂風一般卷進北京的排練廳,演員們已經等了他好幾個小時了。導演沒有說聲道歉,演員也沒有介意。大家都知道,李六乙正忙著另外一個項目——中央芭蕾舞團的《牡丹亭》,項目此刻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踏入最令人關心的最後合成階段。

導演一坐下來,演員立刻準備就緒,把已經排好的《梁紅玉》段落演了一遍。雖然隻看得出功架,聽得出戲曲唱段,整台戲卻一點兒都不平凡。看到的生動造型與場麵,好像經好萊塢電影喜劇明星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過濾了一樣。兩位醜角的對白中,突然間提到貝克特(Beckett)的戈多(Godot)。另外一個演員對著鬼魂高聲唱出類似京劇唱段的旋律,但是聽清楚之後,才悟出這是電影《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題曲。

李六乙看著這個排練,有時展顏微笑,有時放聲大笑。這種輕鬆的氣氛,在他《巾幗英雄三部曲》的前兩部中,卻找不出來。三部曲將於今年5月31日開始進行為期三天的荷蘭藝術節的揭幕演出。《穆桂英》裏的“巾幗英雄”極為嚴肅地考慮,自己應否出征;《花木蘭》縝密思量在戰爭結束後,“巾幗英雄”如何恢複自己的女兒身。將於6月2日在阿姆斯特丹做世界首演的《梁紅玉》,從什麽角度來看,都是一出妙趣橫生的喜劇。

“我花了5年時間才完成整套戲劇”,李六乙說道。三部曲的第一部,於2003年在北京首演,第二部則在翌年首演。“很多人齊心合力才能把這個項目完成,營造出來的效果,也與我一開始的構思很接近。戲劇的整體設計,就是我當年的想法。”

中國戲曲好像幾百年來都沒有間斷過地被傳承下來,但是與任何藝術媒介一樣,它當然也經曆過改革。從周信芳比較精致的“麒派”到樣板戲,對演員的唱腔與造型的要求有所改變,更強調了人物性格。李六乙的理念更加接近前者,但是他的美學觀點,卻與他的前輩有半個世紀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