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衡量是否明星有幾種無形的方法——比如,流行樂手有十來個盜版版本的唱片;明星親臨擠得水泄不通的酒吧,卻有人讓出寬敞的路讓他進出自如,猶如摩西把紅海分成兩半一樣。北京出生的吳彤具備以上兩種條件。在中國,要是他被機場安檢截停下來,往往是因為有人要找他簽名留念。
吳彤經常要坐飛機赴各地演出,不但因為身為輪回樂隊的主唱歌手,他在西方也名聲大噪,因為他是馬友友絲路樂團(Silk Road Ensemble)的創團成員。在台下,吳彤喜歡交際,非常外向;在台上,他魅力難擋,令人感覺到觸電一般的刺激。這些優點,一早就給馬友友發掘出來了。在絲路樂團這個跨國界大篷車隊早期的演出場次中,吳彤往往是團隊裏的秘密武器。“他帶頭,帶領我們一起上台”,馬友友說,“正當觀眾在懷疑,拿著一大堆竹子的小家夥在這裏幹什麽,吳彤就會表現過人的活力,像火山爆發那麽震撼”。
吳彤的音樂技巧與藝術造詣,將於本周在倫敦展現。今天晚上,他會首次在英國廣播電台逍遙音樂會中亮相,由倫敦小交響樂團(London Sinfonietta)伴奏,擔當盛宗亮四重奏協奏曲《歌,舞,淚》(The Song and Dance of Tears)其中一位獨奏者。
要是從遠處瞭望,真的很難界定吳彤演奏的樂器。吳彤手執的笙管,在一個搖滾樂隊裏顯得怪異,但在一個交響樂團前麵怪異更甚。盡管這個中國傳統樂器可追溯為現代手風琴與管風琴的始祖,可是吳彤吹笙的時候,樂器卻搖身一變,比較像一個注入類固醇的口琴。“無論我演奏哪一類音樂——搖滾、西方古典或中國傳統,或自由加上即興——我都覺得,演出行為的模式是一樣的”,他通過翻譯告訴我。
吳彤生長在一個音樂世家,是民樂神童。他少年時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在不同場合裏,他在到訪中國的外賓麵前演奏過無數次。因為改革開放,也就帶來了新的音樂。當年,在中央音樂學院念附中的吳彤與他的同學,已經有機會接觸到流行音樂、吉他與成套鼓樂器。到了20世紀80年中期,他們的楷模人物也出現了,那就是開拓中國地下搖滾樂的崔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