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談音說樂:當代中國音樂麵麵觀

沙漢姆 自創唱片公司,錄製《梁祝》(2004)

字體:16+-

這大概是兩年多前的事了。小提琴家吉爾·沙漢姆(Gil Shaham)還記得,接了電話後他萬分憤怒的情景。曾在德國唱片公司風光無限的寵兒,卻接到前製作人克利斯蒂安·甘舍(Christian Gansch)傳來解約的消息,他們之間的對話還不是麵對麵。“對方打了電話來,他說,‘吉爾,我沒想到公司硬要我告訴你,他們決定不再與你續約。你與公司已經合作十多年了,一定感到難過’”,沙漢姆回憶道,“我想,德國唱片公司與我合作16年。他們連翻開我的檔案,都不肯費些工夫”。

可是,沙漢姆絕不是浪費時間、停下來自怨自艾的那種人。他找出當年與德國唱片公司訂好的合約,一心準備另謀高就。可是,謹慎審視了各公司的合約條文後,他毅然做出決定,放棄古典音樂跨國大唱片公司的整個體係。“他們對待音樂家,就像哄小孩子一樣”,沙漢姆喊道,“或許半個世紀之前,這種方法也算合理,可是我們經曆過多少次科技革命了。音樂家們現在可以自立門戶,自資製作”。

倘若沙漢姆嚴苛一點,他可以就音樂家權利這個問題大發牢騷,把唱片公司的行為與好萊塢片場的體製相比(好萊塢的演員和導演,早在幾十年前已經廢除了這種“片場奴隸製”)。他也可以把唱片公司控製錄音母帶的傳統做法,與書刊出版商相對自由的政策來比較(要是書籍停刊了,出版商通常會把版權交還作者)。

無論這位小提琴家如何憤怒,他還是個樂觀的人,也很懂得說笑。他會用一些令人會心微笑的引喻,就像美國紐約州猶太人獨有的幽默風格(borscht-belt humor),把憂慮驅散。其實,這種幽默正是他與德國唱片公司合作多年磨練出來的。沙漢姆這樣平易近人的個性,令他成為古典音樂圈中最受愛戴的人物。“你知道”,他笑道,“我就像一個小廚師,多年來在大餐廳裏打工。是時候我自己開一家飯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