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談音說樂:當代中國音樂麵麵觀

郭文景 作曲家抗拒“隨大流”(2002)

字體:16+-

北京——我們倆在民族飯店喝咖啡聊天。看著郭文景友善的麵龐,想起他筆下陰暗神秘的音樂,一時竟找不到任何能作協調的話題。但過了不久,作曲家粗獷的一麵露出來了。每當我們談及中國曆史或現代中國,這位敢言的郭老師差不多便控製不了自己的情緒。

“一個作曲家要填補空白,我把從沒寫出來的寫下來。還有,身為一個活在當下中國的中國作曲家,我能夠親身體驗現在的轉變,讓自己的感情抒發出來。”郭文景也爽快地承認,這些飛快的轉變也包括他的藝術靈感在內。

郭文景獨特的藝術視角,表現在他的歌劇《夜宴》。這部室內歌劇將於本周在林肯中心藝術節推出,演出地點是拉瓜蒂亞音樂廳(La Guardia Concert Hall)。秉承中國的優良傳統,這套歌劇借古喻今。郭文景是在“**”後的1978年被中央音樂學院錄取的高才生,與譚盾、陳怡、周龍是同學。但是,與後來移居西方的同學有別,郭文景選擇留在中國。他離開中國最長的一段時間是在1996年。當年他得到美國亞洲文化協會的獎金,到紐約作客,逗留了6個月。郭文景的作品,一方麵受到近在咫尺的傳統文化在背後的推動,另一方麵也受到洶湧變幻的中國現狀的影響。

郭文景在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任教,受到本土音樂界相當的重視,而海外的音樂機構送來的委約費用,讓他可以擁有經濟自由,追尋自己發展的途徑。

“新音樂沒有很大的觀眾群,所以沒有什麽力量來說服官方”,他說,“它沒有電視或電影的影響力,所以我還可以寫我所喜歡的。我希望我的樂曲會比那些作政治用途的更持久。但是,這種自由的代價,使我接觸不到祖國的廣大聽眾”。

郭文景的作品在西方亮相的機會,近年越來越多。留在西方的行家推薦不少委約的機會給他。首演郭文景作品的傑出國際團體,包括克羅諾斯四重奏與阿姆斯特丹的新樂團(Nieuw Ensemble)。當作曲家在紐約的時候,遇上陳士爭,也就是1999年飲譽林肯中心與巴黎秋天藝術節的那位製作《牡丹亭》的導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