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哪裏才是家”,林品晶沉思了一會說。她是新澤西交響樂團(New Jersey Symphony Orchestra)本樂季的駐團作曲家。我們倆在曼哈頓中城裏的一家上海餐館聚麵,共進午餐。“我一生的頭18年,在澳門度過。但是,我每一次回家探親,到了離別的一刻卻又高興起來。我曾在香港念書,但我從來沒有融入那個地方。我也在加州念過研究院……到了今天,我猜我是個紐約人。”
她的音樂也同樣反映出這種背井離鄉的情懷:雖然她的創作技巧很到家,你也未必察覺到表麵與內裏的差異。林品晶與其他中國出生的作曲家一樣,把西方與中國的樂器和美學結合起來。但是,她創作出來的效果,更像她出生地所炮製的著名菜式,是慢慢煮出來的,而不是在鍋裏炒出來的。
“澳門的生活節奏要比香港慢得多”,她一邊說,一邊用筷子夾起一些小鰻魚,“他們全都說廣東話,保持著當地人獨特的文化。葡萄牙精神還保留著。在澳門吃飯的時候,是以葡萄酒為伴的。氣氛與香港完全不一樣”。
盡管她在離出生地不過一個多小時航程的香港中文大學念書,林品晶承認,在香港她一直感到不自在。“我時常發現,香港的女人很厲害”,她說,“我跟她們沒有任何共同之處。我連打麻將都不懂。我自己的背景跟她們截然不同。我在澳門的時候,從來沒有創作音樂,但我深知,澳門這個地方的確把我整個人塑造出來”。
當林品晶開始作曲的時候,音樂的泉源就好像滔滔不絕:把完整的樂句寫在紙上,好像一點都不費勁兒。
“我發現,無論你選擇哪一種樂器,重點是作曲家如何在樂器內裏運作”,吳蠻說。這位琵琶演奏家將於本周與黃大德指揮新澤西交響樂團演奏林品晶的《琵琶行》(Song of the Pipa)。“品晶擁有自己與眾不同的風格,而她很明白自己想要些什麽。這種情況,在今天的樂壇裏是罕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