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責怪教育體係,責怪拒絕、低估陌生事物的人類天性,還是責怪令人心煩意亂、關係錯綜、信息爆炸的社會,其結果都是一樣:看似沒人在傾聽。
2011年12月的一篇文章——《傾聽技巧:通向成功談判的密鑰》中的統計數字顯示,未經培訓的普通傾聽者,可能隻會明白和記住談話內容的50%。48小時後,這一本來就不高的比例又降到25%。這意味著傾聽者回想起的特定對話內容通常是不準確、不完整的。
什麽會降低你的聽力水平?我之前傾聽時錄過音,現在回想起來,我仍記得自己有無數次根本就沒在聽,或是跟對方爭執,或是完全遊離於對話之外。我通常的表現就是生氣、激動、不耐煩、厭惡、有偏見或是急於想證明自己才是正確的(這一點在成功法則八中將進一步討論)。我知道,雖然我的身體在參與對話,但是我的內心和富有理解力、具有幫助作用的第三隻耳朵卻遊離在對話之外。
我清楚地記得,幾年前我打過一個推銷電話,但是我沒有得到那份工作,因為我當時根本就沒仔細聽客戶講話。整個過程中,我收到許多暗示,暗示我如果想得到這份工作,應如何掌控談話局勢。然而我卻始終不斷地講話、推銷我的服務、顯示我欣賞的銷售技巧,我根本就沒有聆聽。當我得知自己沒有得到那份工作的時候,我抵製住**,沒有給自己隨便找借口,而是詢問潛在客戶的意見。而那個電話也證實了一點,我內心已經深知的一點:我沒有在傾聽,而且代價慘重。
你能回想起類似的事情嗎?當你事後清晰地回想起那些事時,你會承認你當時根本就沒有配合對方的談話,沒有用三隻耳朵傾聽嗎?
這裏還有一個用三隻耳朵傾聽的例子:
去年,羅格斯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專業的一位碩士生,在課程結束的時候來找我。她說,她的一些同學對她有些質疑,因為我的講課方式是西方式的,**昂揚,而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她,竟然能全身心參與,所以她的同學們就質疑我的課堂是否適合她。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我應該告訴這位學生如何應對質疑。但是,我並沒有這麽做,我選擇傾聽,我全神貫注地傾聽同學們的質疑對她造成的影響。最後她自己總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她引用了埃莉諾·羅斯福的一句話,這句話我在那周的課堂上也曾說過:“沒有你的允許,任何人都不能小看你;別人對你的看法並不能造就真正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