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現代英國作曲家中,埃爾加、沃恩·威廉姆斯、戴留斯與沃爾頓成為首尾相接,秉承傳統的一支脈絡,他們的風格深沉大氣,或是秀麗自然,令人聯想到蘇格蘭的綠茵草地和那些遠古時代留下的巨石陣。而布裏頓則為現代音樂“大吹大擂”,成為執掌英國嚴肅音樂奮力追趕世界潮流的先鋒。
※布裏頓的作品不乏先鋒性的技巧探索,他的創作亦是現代作曲家為了走出以往作曲法的『霸權』而做的種種突破的部分體現(康定斯基的畫作恰當地表現了現代主義的音聲)
※左右兩圖,在英國音樂的曆史上,有三位人物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普賽爾、亨德爾與布裏頓。英國注重合唱和聲樂的傳統在這三位大師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英國音樂的曆史上,有3位人物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普賽爾、亨德爾與布裏頓。普賽爾(Henry Purcell,1659-1695)是英國第一位取得世界性聲譽的本土作曲家。而亨德爾(Georg Friedrich H?ndel,1685-1759)在英國度過了他一生非常重要的47年,他的出生地德國和英國一直在爭奪他的歸屬。對於英國來說,這很容易理解,因為從亨德爾逝世,到另一位天才布裏頓的崛起之間的150年間,英國幾乎沒有再出過重量級的作曲大師。
英國注重合唱和聲樂的傳統在這3位大師身上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普賽爾的全部作品有32卷之多,除了歌劇之外,尚有頌歌24首,歌曲和康塔塔150餘首,讚美詩50餘首;亨德爾勤勉的一生(終生未婚)更留有歌劇46部,清唱劇32部;布裏頓的天賦也強烈地體現在聲樂作品中,他作有15部歌劇,11首合唱作品,藝術歌曲及聲樂套曲12首,以及諸多的讚美詩和民歌改編曲。英國的作曲家們喜愛那種線條簡單,朗朗上口,接近民間歌曲的旋律風格(從這方麵看,亨德爾完全是意大利化的風格,但這也解釋了為什麽他的音樂在當時能夠異軍突起,脫穎而出——他山之石)。這一印記甚至體現在後來的搖滾音樂中,像甲殼蟲(The Beatles,或譯“披頭士”)樂隊那樣的曲風並非是孤立現象,他們大量地從古典音樂取得養分,他們的旋律迷人,很多歌曲接近民歌風,他們被稱做“英倫搖滾”,風靡全球,甚至“反攻”搖滾的發源地北美大陸,取得了驕人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