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世界中古史(第4版)

第四章 東歐的封建國家

字體:16+-

第一節 拜占庭帝國

一、5、6世紀時的拜占庭帝國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最終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以君士坦丁堡為首都,自稱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故稱“東羅馬帝國”,領土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和利比亞等富庶的地區,仍是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臘移民城市拜占庭的舊址,又稱“拜占庭帝國”。我國古代史書稱之為“大秦”“黎軒”和“拂菻”。

公元3世紀起,西羅馬帝國發生經濟危機、奴隸製陷入絕境,拜占庭帝國的經濟依然繁榮。原來,拜占庭的奴隸製經濟不像西羅馬帝國那樣發展,主要勞動者是隸農,奴隸勞動在生產中不占支配地位。一部分奴隸也分得一小塊土地,可以獨立經營,其地位接近於隸農。在埃及、敘利亞和巴爾幹半島還殘留著一定數量的自由農民。凡此種種,緩和了奴隸製的危機。埃及、小亞細亞和色雷斯是帝國的穀倉,主要生產穀物、水果、亞麻、甘蔗和製造紙草用的蘆葦,有些產品除供應本國需要外,還出口國外。拜占庭的城市和工商業十分繁榮。首都君士坦丁堡是最大的城市,有人口約80萬,富甲歐洲。它的地理位置優越,扼黑海、地中海和東西方貿易的要衝,是溝通東西方貿易的“金橋”。東方的絲綢、香料和珠寶,北方斯拉夫人的毛皮、蜂蠟和琥珀,埃及的糧食、甘蔗和紙草,都在這裏集散。君士坦丁堡的手工業以絲織、武器製造和生產金銀餐具器皿著稱,主要供統治階級享受,且由國家壟斷,私人不得經營。敘利亞的安條克和埃及的亞曆山大裏亞也是著名的工商業中心。

農工商業和城市的發展繁榮,使拜占庭帝國有可靠的財政來源,能夠維持龐大的官僚機構和眾多的軍隊,頂住日耳曼人和匈奴人的襲擊以及國內人民起義的雙重打擊,暫時渡過難關、偏安東南,並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又繼續存在了近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