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世界中古史(第4版)

第二節 德國和意大利的分裂割據

字體:16+-

一、德國和意大利曆史發展的特點

德國和意大利是查理大帝的帝國瓦解後逐漸形成的。根據843年的《凡爾登條約》,查理的帝國一分為三。其中的中法蘭克王國南部,後來形成意大利。東法蘭克王國就是後來的德國。911年,18歲的東法蘭克國王路易(孩兒)死,法蘭克尼亞公爵康拉德當選為國王,稱康拉德一世,加洛林王朝的統治告終,從此德國獨立。919年,康拉德一世死前,“命令”法蘭克尼亞顯貴選舉強有力的薩克森公爵亨利為王,並“把權杖和王冠以及其他與國王尊位有關的各種勳綬”送給他,是為亨利一世(又稱“捕鳥者亨利”,傳說通知他當選國王時,他正在哈茨山裏捕鳥),從此開始了薩克森王朝(919—1024年)。在薩克森王朝統治時期開始形成鞏固的德意誌國家。[15]962年第二代國王奧托一世時期形成帝國,即第一帝國或神聖羅馬帝國。

中古德國和意大利曆史發展的突出特點是分裂割據占支配地位,一直沒有實現國家的統一。德國或者說神聖羅馬帝國,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甚至連確切的疆界也說不清楚。尼德蘭名義上是帝國領地,可是佛蘭德爾和阿圖瓦又歸法國國王領有,佛羅倫薩、米蘭、熱那亞和威尼斯這些獨立的意大利城市國家卻又屬於帝國。胡斯戰爭後的捷克和1499年以後的瑞士實際已經獨立,名義上都屬帝國。北方的石勒蘇益格和荷爾斯泰因本是德國的土地,卻被丹麥占據著。德國皇帝總是有名無實,沒有一個有權威的中央政府,沒有統一的軍隊、法庭和貨幣,實際上由大小諸侯、獨立的騎士領地和眾多的帝國城市(自由城市)統治著。意大利的分崩離析更為嚴重,甚至連名義上的皇帝也沒有,大小諸侯和城市共和國為所欲為。以聖彼得繼承人和基督在世代表自居的羅馬教皇,妄圖執掌西歐的最高宗教和世俗權力,是意大利國家統一的死敵。長期以來,意大利還是外國冒險家逐鹿的戰場,拜占庭人、阿拉伯人、諾曼人、德國人、法國人和西班牙人不斷入侵或者占領這一地區。這一點,同15世紀末先後實現民族統一和中央集權的法國、英國和西班牙很不相同。這是西歐中古史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我們隻有在研究英國、法國和西班牙曆史的同時,也研究意大利和德國的曆史,特別是德國曆史,才能全麵了解這個特點,否則是不可能的。恩格斯說得好:“在研究德國曆史(它完全是一部苦難史)時,我始終認為,隻有拿法國的相應的時代來作比較,才可以得出正確的標準,因為那裏發生的一切正好和我們這裏發生的相反。那裏是封建國家的各個分散的成員組成一個民族國家,我們這裏恰好是處於最嚴重的衰落時期。那裏的整個發展過程中是罕見的客觀邏輯,我們這裏是不可救藥的,而且越來越不可救藥的紊亂。”[16]恩格斯的論斷是我們打開德國曆史以至西歐曆史寶庫的一把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