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瑞士的宗教改革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半途而廢,墮落成諸侯手裏的工具。然而,曆史發展的規律是不能改變的,封建製度的滅亡和資產階級的興起是不可避免的。芳林新葉摧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路德失敗後不久,在瑞士的蘇黎世和日內瓦,先後由茨溫利和加爾文繼續倡導宗教改革。烏爾利希·茨溫利(1484—1531年)與路德一樣,都主張《聖經》是信仰的基礎,否認教皇是上帝的代表,譴責齋戒、煉獄、贖罪券和教士獨身,力主簡化宗教儀式以建立廉儉的教會。不同的是,他比路德更激進,主張組織民主,信徒有權選舉牧師,還主張廢除《聖經》沒有規定的儀式。茨溫利的宗教改革在羅馬教廷和瑞士反動勢力的鎮壓下以失敗告終,沒有建立獨立的教會組織,許多成員後來加入加爾文教。加爾文則不同,他的宗教改革理論和實踐突出地代表了資產階級利益,並在日內瓦取得勝利,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資產階級共和國,對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讓·加爾文(1509—1564年)生於法國北方皮卡迪的努瓦榮。父親是主教的秘書,母親是旅店主的女兒。他在巴黎大學和奧爾良大學讀書期間,受到人文主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1534年成為新教徒。1534年10月,加爾文改名換姓逃到巴塞爾,以躲避政府的迫害。1536年3月出版名著《基督教要義》4卷,分別以聖父、聖子、聖靈和教會命名。該書附有給法王弗朗西斯一世的信,駁斥他對新教的誹謗。1559年出版最後修訂版,計80章,為初版的5倍。《基督教要義》是加爾文畢生研究新教和在日內瓦從事宗教改革政治活動的總結,是影響極大的新教百科全書。同年4月,由於偶然的原因,加爾文來到日內瓦。日內瓦一帶資本主義生產發展很快,市民階級迫切要求宗教改革。加爾文來到後不久,日內瓦在伯爾尼支持下贏得了反對薩伏依公爵鬥爭的勝利,成為獨立的共和國,十分有利於宗教改革運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