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藝複興運動的背景
14、15世紀以來,在西歐封建社會的母體內孕育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初生的資本主義關係需要新思想、新文化和新觀念,於是歐洲的思想文化領域出現了一場反封建、反正統神學的新文化運動。另一方麵,11、12世紀以來伴隨著經濟,特別是城市經濟的發展而出現的思想文化的世俗化,也為文藝複興的發生奠定了重要基礎。這場新文化運動是從複興古典希臘、羅馬文化開始的,因而被稱為“文藝複興”。文藝複興運動最早發源於14世紀的意大利,後來逐漸擴大到西歐各國,一直持續到17世紀中期。
“文藝複興”(Renaissance)一詞,最早由16世紀意大利藝術史家喬治奧·瓦薩裏(1511—1574年)在《意大利藝苑名人傳》(又譯《意大利繪畫、雕刻、建築名人傳》)裏提出的,原意為“再生”“複活”或“複興”,即古典文化藝術的複興,後來逐漸被西歐各國學者沿用。其實,文藝複興運動不是古典文化藝術的簡單複興,而是早期資產階級新文化的萌芽,是新興的資產階級利用古典文化作為反封建、反正統神學的武器,吸收其有利於自己的因素並加以改造,從而創造出為自己利益服務的新文化。文藝複興運動是一場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是“人類以往從來沒有經曆過的一次最偉大的、進步的變革”[1]。它為歐洲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做了思想準備,也為歐洲近代資本主義文化奠定了基礎。
文藝複興運動最早發生在意大利。14世紀,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一些發達的城市裏,產生了資本主義的最初萌芽。資本主義關係的產生是資產階級新文化運動發生的物質前提。因為隨著資本主義的初步產生,新興的資產階級為擺脫天主教神學的束縛和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迫切需要建立和發展自己的新文化。例如,為了發展生產、改進技術、革新工具、改進運輸和擴大市場,需要發展自然科學和新的經營管理學科;為了鞏固資產階級政權和擴大海外貿易,需要新的法律學;為了謳歌資本主義,需要新的文學和藝術作品等。此外,意大利還有適宜於新文化發展的政治環境和思想文化環境,在北部和中部—些發達的城市裏,如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新興的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建立了獨立的城市共和國,形成比較寬鬆的政治環境。由於城市統治者的提倡和鼓勵,世俗文化也比較繁榮。1302年法王對教皇鬥爭的勝利和接著出現的近70年之久的“阿維尼翁之囚”,使教皇的威信掃地,動搖了羅馬教廷的精神統治地位,從而有助於思想文化進一步衝破正統神學的禁錮。意大利是古羅馬文化的中心和繼承者,較多地保留了古羅馬文化;它那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貿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於直接吸收或通過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臘文化。這些都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最早發生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