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士不可以不弘毅——追憶何茲全先生

何茲全的境界與情懷——講述大家的故事

字體:16+-

馬寶珠

由於工作關係,我有幸結識了一些學術大家,何茲全教授即是其中一位。芸芸眾生,能成為大家,自有其不尋常之處。隨著他的遠去,我愈加感到回憶與重溫的必要。因為,唯有記憶能觸摸人們的心底,能喚醒那些沉寂了的美好,而美好的東西是不該休眠的。

記得錢鍾書先生去世的時候,有人這樣說:“還是讓我們看錢先生的書吧。”我想,這話很有道理,因為,他的生命駐足在他的筆下,長留在他的著述中。紀念錢鍾書先生的這種方式同樣適用於其他大學問家。於是,我取出平日立於書櫃裏的《何茲全文集》,恭敬地讀,認真地想:他何以成為一代史學大家?他何以把人們引領到一個新奇、博大、深邃的世界?

思來想去,還是感到王國維的話能說明問題。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詩意般地形容成就大事業者、大學問家的三種境界。追憶何茲全教授的學術生涯,權且為王國維的精辟論斷做個注解。

修煉始於寂寞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宋)晏殊·蝶戀花

這原本是宋人寫離情的名句,引申的意思是,一個人在蕭索淒冷中傲然獨立、獨來獨往、追尋理想的情景。王國維以此比喻古今成就大事業者、大學問家必經的第一種境界:要有勇氣忍受一切寂寞、孤獨與辛酸。

1911年9月7日,何茲全出生在山東菏澤。這時的中國正處於辛亥革命的前夜,戰事連連。戰亂的年代本不是讀書的年代,但做小軍官的父親有些收入,這使得童年的何茲全生活基本無憂,還能讀書。他六七歲就進了私塾,開始讀“四書”。由於私塾不設算術課,他便在10歲時進了學堂,跟著三年級學算術,跟著四年級上語文。語文老師是位老先生,教《古文觀止》,何茲全很喜歡他,覺得他有學問。還有一位叫曹香穀的先生,時常在學校禮堂的廊柱前掛上小黑板,少年何茲全站在黑板前凝神。他記得曹香穀先生經常以聖賢之言教導學生: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請看風急天寒夜,誰是當門立腳人;是非審之於己,毀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他解釋,第一句說的是友愛互助精神、推己及人的寬恕精神;第二句的意思是在困難與危險麵前不動搖、不低頭的知難而進精神;第三句強調遇事認真考慮,做出決斷,別人說好說壞,不必介意,但好的地方,盡可能吸收。聖賢的話走進他幼小的心靈,讓他明白許多道理。以後,他又接觸《詩經》、《左傳》和《孟子》等,漸漸對國學產生興趣。他閱讀李笠、梁啟超的《國學書目》,設法找來《書目答問》,並打算係統閱讀這些經典。這時,他才1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