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士不可以不弘毅——追憶何茲全先生

永遠的朝氣

字體:16+-

王和

作為何茲全先生“同門下弟子”的我,回顧多年以來與先生的往來及所受教誨,思緒萬千,謹恭書小文,以為紀念。

30年前我考入北師大讀研,跟隨趙光賢先生學習先秦史。入學之初便得知北師大有著名的“史學三老”:除了我的導師趙光賢先生外,其他二老是白壽彝先生和何茲全先生。三老倘以齒序,則依次為白、趙、何,各差一歲。如今我的導師趙光賢先生和白壽彝先生均已仙逝有年,唯茲全先生康健如昔,今年更將迎來茲全先生的百年大壽慶典,這實在是史學界罕有的幸事。記得數月之前我去探望茲全先生,先生曾問我:“現在中國史學界仍然在世者,歲數最大的恐怕就是我了吧?”我想了想回答先生:“是。”其實豈止是現在的史學界,即使曆數中國乃至世界由古至今所有的曆史學家,不但壽逾茲全先生者幾乎沒有,即能與先生比肩者恐亦寥寥。

尤為可幸而極其難得的是,茲全先生非但得享高壽,而且至今思維敏捷頭腦清晰,並無明顯老態。一般人到高年之後,往往精神恍惚懶聽人言,思路跳躍而難於集中,且極易倦怠疲勞。這些毛病,在先生身上全無體現。每與先生探討問題,先生總是神情專注用心凝聽,然後一二三四地條分縷析,講出自己的看法,邏輯清楚且見解高妙,往往使我欽佩不已。近一二年來,先生雖然聽力稍有衰退,但思想之敏銳則一如往昔,且仍然試圖了解和學習新的知識。嚐與我討論涉及史學理論的問題,先生坦言一些年輕人所寫文章,對他而言無論理論框架或思維方法均已十分隔膜,雖然總要設法找來看看,但已經看不大懂。我說,由“總要設法找來看看”,便可看出先生的心態依然年輕,這也正是我要向先生努力學習之處。《易》傳有雲: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其意在於說明:自然之道是崇尚積極向上的,所以人生在世總要積極進取。故自己常常自我誡惕:什麽時候一個人不再想學習和接受新的知識,便說明他真的衰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