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家族精神風貌和道德情操的展示,也是人的氣質、素養外化的體現。這些處理人與社會關係的元素,屬於非智力的因素卻勝過智力因素,對於人的成長和社會曆史的進程有著更大的意義。性格是人們在社會生活過程中通過自身的言、行、情、態等所表現出的個人的品位或者格調,是每一個個體表現出的“社會特質”。史氏家族正直、率真的性格對於家族內部和社會都會有感染、熏陶、感召的正麵作用和影響。比如:
(一)秉筆直書的史官品質
秉筆直書是中國史學思想的優秀傳統,最著名的如董狐直筆,曆來為史學家所推崇。史氏家族帶有姓氏的遺傳因素,遵循史官的責任在於執行左史記行、右史記言、秉筆直書的原則。從宗譜記載發現,史氏家族的子孫們一直保持著“秉直”這一良好的傳統,培養了正直的性格。如,春秋時期著名的“齊崔杼殺逆”事件就與史氏有關。這一人所皆知的故事在《史記》中有記載:六年初,“丁醜,崔杼立莊公異母弟杵臼,是為景公”。“景公立,以崔杼為右相,慶封為左相。二相恐亂起,乃與國人盟曰:不與崔慶者死!晏子仰天曰:嬰所不獲,唯忠於君利於社稷者是從。不肯盟。慶封欲殺晏子,崔杼曰:忠臣也,舍之。齊太史書曰:崔杼弑莊公,崔杼殺之。其弟複書,崔杼複殺之。少弟複書,崔杼乃舍之。”[1]在史氏家譜中對此作了更為詳盡的記載:“春秋時,在魯齊衛者最著。齊崔杼弑逆,太史守其官,以死者三人,南史聞其盡死,執簡以往,左史傳亟稱之。”[2]這就是說,時人認為,齊國的崔杼另立齊景公如同殺了原有的齊莊公。為此,擔任史官的齊太史就必須秉筆直書,齊太史當即被崔杼殺死;然後,接替哥哥太史職務的“其弟”,依然據實複書:“乙亥,崔杼弑莊公”,又被殺;繼承齊太史職務的三弟不負眾望,同樣複書:“崔杼弑莊公”。崔杼仗勢欺人,要他改寫,並以死相威脅,齊太史堅持史官的原則,照書不改,又被殺;承襲齊太史職務的“少弟”依然如故要記上這一史實。崔杼以其三個兄長被殺的事實勸他改寫,少弟說:“秉筆直書是史官的職責所在,失職而生,不如快死。”這時,南史拿著相關文書前往探望,崔杼無計可施,知道這已是不能掩蓋的事實,隻好作罷。這一事實說明,當時擔任各國太史職務的史氏家族先祖們以秉筆直書的好風格受到人們的稱讚。家譜中這一記載對於正史也算是一種重要補充。史氏家族先祖們的高尚品格也為以後史官做出榜樣,是中國史學上立下的一個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