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詩·詞·曲
采薇
《詩經》
采薇采薇[1],薇亦作止[2]。曰歸曰歸,歲亦莫止[3]。
靡室靡家[4],獫狁之故[5]。不遑啟居[6],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7]。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8],載饑載渴。我戍未定[9],靡使歸聘[10]。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11]。曰歸曰歸,歲亦陽止[12]。
王事靡盬[13],不遑啟處[14]。憂心孔疚[15],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16],維常之華[17]。彼路斯何[18],君子之車[19]。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20]。豈敢定居,一月三捷[21]。
駕彼四牡,四牡騤騤[22]。君子所依,小人所腓[23]。
四牡翼翼[24],象弭魚服[25]。豈不日戒[26],獫狁孔棘[27]。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據中華書局版《詩經注析》)
文獻檔案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約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共收作品305篇,絕大部分詩篇的作者已經無法考證。詩集所錄詩歌的時間跨度從西周初至春秋中葉,地域涵蓋從黃河以北至江漢流域。《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都因音樂得名。“風”是地方樂調,收錄當時十五國或地區的民歌;“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所作的樂章;“頌”是用於宗廟祭祀的樂歌。
《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頭,它不僅是優美的藝術品,更是形象化的曆史,重要的社會史料。《詩經》在藝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奠定了中國古代詩歌的優良傳統和藝術表現方式上的一些特點。它創造了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特別是運用比、興來增強詩歌的形象性,加強詩歌的藝術表現力,給後代詩歌以巨大影響。
含英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