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屈原
後皇嘉樹[1],橘徠服兮[2]。受命不遷[3],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誌兮。綠葉素榮[4],紛其可喜兮[5]。
曾枝剡棘[6],圓果摶兮[7]。青黃雜糅,文章爛兮[8]。
精色內白[9],類任道兮[10]。紛縕宜修[11],姱而不醜兮[12]。
嗟爾幼誌,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13]。蘇世獨立[14],橫而不流兮[15]。
閉心自慎[16],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願歲並謝[17],與長友兮。淑離不**[18],梗其有理兮[19]。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20],置以為像兮[21]。
(據中華書局版《楚辭補注》)
作者檔案
屈原(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戰國後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他出身貴族,學識淵博,善於辭令,深得楚懷王信任,曾任左徒、三閭大夫,對外主張聯齊抗秦,對內倡導舉賢授能,改革政治,變法圖強。由於遭到保守勢力的中傷和打擊,屈原被懷王疏遠。頃襄王繼位後,他被放逐。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陷郢都後,屈原痛感國將不國,理想無法實現,自投汨羅江而死,相傳時在農曆五月初五。
屈原是我國先秦時期的偉大詩人,留存下來的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25篇。這些作品具有強烈的政治傾向性,揭露了統治集團的腐朽和罪惡,表達了自己進步的政治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頑強的鬥爭精神。屈原在學習楚地民歌的基礎上,創造發展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的“楚辭”這一新的詩歌樣式。他的作品氣勢奔放,運用大量神話傳說,構思奇特,文辭華麗,極富地方色彩和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我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