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實力與博弈:20世紀中美蘇三大國關係探究

(三)美蘇、蘇日、日美關係的特點

字體:16+-

1.美蘇關係

(1)沙俄為美國發表“門羅宣言”和“門戶開放”政策提供了機會

早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俄國因不滿英國的海上封鎖政策,曾於1780年組成以它為首的“武裝中立”同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英國的海上封鎖,有利於美國獨立戰爭。後來由於美國執行孤立主義政策,俄國除了1867年以720萬美元把阿拉斯加這塊地大物博的地區賣給美國外,俄美交往並不密切。但是1823年美國“門羅宣言”和1899年“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都是美國利用俄國作為自己製造輿論的工具。這種情形是耐人尋味的。

19世紀20年代美國企圖通過支持當時拉美各國的獨立,向拉美擴張,這與歐洲列強特別是與英國發生了利益衝突。英國外交大臣於1823年8月向美國提出由英美共同保證不占有拉美的任何部分,不允許原西屬殖民地的任何部分轉讓給其他國家,並以共同抵禦神聖同盟對拉美的武力幹涉為由,要求美國從速同英國發布共同宣言,以約束美國在拉美的行動。美國不敢公開拒絕英國,擔心英國會倒向神聖同盟;但又不願接受英國建議,怕由此中了英國的圈套。正在這時,1823年10月,俄國政府表示出於自己的“政治原則”,不打算承認拉美各國的獨立,並要求美國保持中立。這恰好給了美國一個機會,擺出一副同俄國論戰的姿態,在不得罪英國的情況下,向世界宣布美國對拉丁美洲問題的原則立場。1823年12月2日,美國總統門羅發表了國情谘文,加上致俄國照會等,全麵闡述了美國對拉美的政策,提出了“美洲殖民體係”“互不幹涉原則”和“不準殖民原則”三項基本原則,強調美洲與歐洲政治製度根本不同,對於歐洲幹涉美洲事務的行為,美國不能置之不理。這在當時有防衛性的一麵,但排斥歐洲是為了拓清地盤,由美國取代歐洲列強在美洲的地位[92]。顯然,與俄國公開仇視拉美獨立相比較,美國的外交策略帶有極大的隱晦性。19世紀末,沙俄於侵占中國旅順、大連後,在全世界麵前充分暴露了自己獨占滿洲的野心。為了撫慰列強,避免孤立,1899年由沙皇發表了宣布大連為自由港的敕令,還假惺惺地希望美國和它一起采取步驟,“保護中國的獨立”。沙皇的敕令給了美國闡述其對華政策的“天賜良機”。美國正是借著這一良機而於1899年9月發表了第一個“門戶開放”照會,承認列強在華均勢,同時要求保護美國在華利益。照會成為美國對華侵略的得心應手的工具。這裏,美國又顯得比俄國技高一籌。俄國由於其經濟實力不足,主要靠的是強力侵占,美國卻主要用的是經濟手段。美國之所以承認列強在華均勢,目的在於以其雄厚資本同列強競爭,以擴大美國在華經濟擴張的地盤。當時的美國國務卿約翰·海伊私下裏說,美國利用“門戶開放”政策同列強在中國角逐,“我們將使他們渾身冒汗”[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