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實力與博弈:20世紀中美蘇三大國關係探究

(二)十月革命勝利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是堅持並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結果

字體:16+-

▲:是否可以說,十月革命的勝利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俄國的勝利?

●:是這樣的。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把帝國主義時代的各種矛盾推向頂點,使交戰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從1915年起,俄國各地不斷爆發革命運動。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深入分析了俄國革命形勢,不失時機地提出“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列寧依據俄國是一個中等發達程度的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雖然不占全國人口多數,但卻相對集中的特點,特別是俄國當時階級和民族矛盾都極其尖銳,而帝國主義大戰使沙皇政府的黑暗腐朽和野蠻統治暴露得淋漓盡致,各族人民必須“立即做出選擇,是死亡,還是馬上采取走向社會主義的堅決步驟”[8]。列寧認為,當時無產階級在俄國階級力量對比方麵處於優勢,而且當時俄國社會也已經具備了走向社會主義的必要物質基礎,無產階級政黨要不失時機地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並利用革命形成的有利形勢與條件發展和鞏固革命的物質基礎及環境,而不應該消極地等到俄國資本主義高度發達之後再去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他堅決駁斥了那些反對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謬論。

當年布爾什維克黨堅決地領導俄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是要有極大的政治和理論勇氣的。正如俄羅斯學者所言,在十月革命前,“‘西方化’一直是俄羅斯社會發展的基軸”。“俄羅斯力圖與西歐融合已有300年的曆史,他們試圖從那裏借用一切最有利於自己發展和享樂的東西。”[9]十月革命反其道而行之,堅決把俄國引向社會主義道路,率先為世界各國探索建立有別於傳統資本主義的新道路。盡管始終有人認為十月革命是俄羅斯前進道路上的刹車器[10],但大多數俄羅斯人仍然相信,這場推翻沙皇製度把國家引向社會主義的變革是積極的。一位俄羅斯學者於2006年1月在《消息報》上指出,“十月革命從民族災難中挽救了俄羅斯。如果革命失敗,俄羅斯可能建立法西斯政權。正是由於革命,俄羅斯很快從一個地處偏僻的落後國家進入世界曆史的中心。從根本上說,十月革命及隨之誕生的蘇聯是我們,作為人民——對世界曆史和文化的最大貢獻”。“作為改變資本主義社會的最早嚐試,可能十月革命的真正意義還沒有顯露出來。”作者特別強調指出:“對於未來,列寧的意義巨大:他創造了一個沒有奴隸,天下大同的神話。他的偉大蘊含於對太陽般光芒萬丈的未來的構想以及實現這一構想的決心。正是在革命進程中人們獲得了巨大的滿足:推翻舊政權,應曆史的邀請,人們將依靠自身的力量創造自己的命運。”[11]這種對於十月革命和列寧的獨具慧眼的見解,值得我們深思。